镕調的意思、镕調的詳細解釋
镕調的解釋
指立意煉句,調和韻律。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 吳純叔 ﹞自負雄捷,特閑於七言古。每臨觴鎔調,綺靡驚座,當服其偉。”
詞語分解
- 镕的解釋 镕 (鎔) ó 鑄器的模型。 銷熔。 熔化。 喻陶冶(思想品質)。 古代的矛類武器。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調的解釋 調 (調) à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将。 訪查了解:調查。調研。 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和諧好聽的一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調子。調號。調式。腔調。曲調。大調。小調。南
網絡擴展解釋
“镕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内容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镕調”讀作róng diào,指在文學創作中立意煉句、調和韻律的過程,強調通過錘煉語言和調整音律使作品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
二、單字解析
- 镕(róng)
本義為鑄造器物的模具,引申為熔鑄、陶冶,常用于比喻對思想或文字的錘煉。
- 調(diào)
此處指調和、協調,側重于音律或語句的調整,使整體流暢和諧。
三、文獻例證
明代顧起綸在《國雅品·士品四》中提到:“(吳純叔)每臨觞镕調,绮靡驚座,當服其偉。”
此例說明“镕調”用于描述詩人通過精煉詞句與音律,使作品兼具文采與韻律美。
四、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評論,特指詩文創作中兼顧内容表達與形式美感的技巧,常見于對七言古詩等體裁的分析。
“镕調”是融合煉意、煉句與音律協調的創作手法,體現了漢語文學對形式與内容統一性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镕調》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镕調》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調和、融洽。通常用來形容關系、氛圍或态度和諧統一,沒有矛盾或沖突的樣子。它用于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或者事物之間的和諧共存。
拆分部首和筆畫
《镕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和言字旁,其中金字旁是左邊的部首,言字旁是右邊的部首。
根據漢字字典的解釋,根據《康熙字典》标準,镕字的總筆畫數是17筆。
來源
《镕調》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中的《君子于役》一章:“執指之相镕,以進以退。”這裡的“镕”就是指調和、融洽。
繁體
《镕調》的繁體字是「鎔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古時候寫《镕調》這個詞時,其形狀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漢字的演變,現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已經統一化,所以我們使用的《镕調》是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镕調》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镕調,幾乎沒有任何争吵。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氛圍非常镕調,大家相互協作,互相幫助。
3. 他的演講能夠讓聽衆感受到一種镕調的情緒,讓人心情愉悅。
組詞
與《镕調》相關的組詞有:
镕和(和諧)
内外镕衛(内外調和的衛士)
近義詞
與《镕調》意思相近的詞有:
融洽、和諧、和睦、融合
反義詞
與《镕調》意思相反的詞有:
不和、沖突、矛盾、不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