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困餧的意思、困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困餧的解釋

同“ 困餒 ”。《後漢書·劉盆子傳》:“帝令縣廚賜食,衆積困餧,十餘萬人皆得飽飫。”《宋書·袁湛傳》:“榮利蕩其正性,賦斂罄其所資,良疇無側趾之耦,比屋有困餧之患,中間多故,日不暇給。”《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元年》:“虜久羈旅,所部遇之無狀,困餧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困餧(kùn wèi)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饑餓困頓,形容因缺乏食物而陷入極度困窘、衰疲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構成

  1. “困”:

    本義指門檻,引申為窘迫、艱難。《說文解字》釋:“困,故廬也。從木在囗中。”後多用于形容生活艱難、精神疲乏的狀态。

  2. “餧”:

    通“餒”(něi),意為饑餓。《說文解字注》:“餧,饑也。從食委聲。”強調因食物匮乏導緻的生理衰竭。

二字組合後,“困餧”強化了饑餓與困頓交織的語義,多用于描述因長期缺糧而身心俱疲的極端處境。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困餧”釋義為饑餓困乏,例證引《漢書·嚴助傳》:“士卒暴露連年,中國困餧。”指戍邊士兵因糧草不繼而饑疲交加。

  2.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強調“餧”與“餒”互通,釋義為饑餓導緻的身體衰弱,常見于先秦兩漢文獻。

三、文獻用例與語境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含義 差異點
困餧 饑餓與困頓并存 書面語,強調身心雙重衰竭
饑馑 泛指災荒缺糧 側重宏觀糧食短缺
饑疲 饑餓導緻體力不支 突出身體勞累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線上版:www.hydcd.com]
  2.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ISBN: 9787101012191]
  3.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4.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困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解析

  1. 詞義側重:
    該詞強調因外部環境(如災荒、戰亂、賦稅過重)或内在因素(如資源匮乏)導緻的饑餓與困頓。例如《宋書》中“民多困窶”的記載,即指百姓因水災而生活困苦(、間接關聯)。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叙述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搭配如“困餧之患”,形容群體性的生存危機(引例)。

與其他相近詞的區别

例句參考

“比屋有困餧之患”(引例)
譯:家家戶戶都面臨饑餓困乏的憂患。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法,可查閱《宋書》《續資治通鑒》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鏖鬭綁拖備馬避面尹邢成年古代持股公司重山闖竊椎埋摧落粗略打磨旋得死飛狐道豐藻赙施斧質規式寒瘁荷蘭畫派鹄年見數進奏冀求客況庫本蜫蚳來日方長狼奔鼠竄李天王錄錄論官帽釘迷留摸亂迷民明湖抛開撲挑氣鼓鼓清羸秋眉氣質犬迹狐蹤驅擯人門容與散夫上尉神不知鬼不覺繩索司文炭坑榻榻米條件薙工推驗帏屏現款笑紋脅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