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京沈鐵路的意思、京沈鐵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京沈鐵路的解釋

從北京經天津到遼甯沈陽。長859千米。分段築成。其中1881年興建的唐胥(唐山礦區至胥各莊)段長10千米,為中國第一條标準軌距鐵路。1912年全線通車。初名京奉鐵路,1928年改北甯鐵路。1949年後改今名。現與沈哈鐵路合稱京哈鐵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京沈鐵路是中國華北與東北地區的重要鐵路幹線,連接北京市和遼甯省沈陽市。該線路全長約841公裡,是京哈鐵路(北京—哈爾濱)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哈通道的骨幹線路。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分析,“京”指代首都北京,“沈”為沈陽市的簡稱,鐵路名稱體現了線路起止點的地理特征。根據《中國鐵路史》記載,京沈鐵路始建于1891年,最初為關内外鐵路,曆經多次改擴建後形成現有格局,現全線已實現電氣化運行。

線路技術參數顯示,京沈高鐵設計時速達350公裡/小時,采用無砟軌道技術,設21座車站。其關鍵工程包括朝陽隧道(全長12.8公裡)和跨遼河特大橋(全長14.6公裡)。根據國家發改委《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該線路承擔着京津冀城市群與遼中南城市群之間70%的客運量,日均開行動車組列車73對。

在區域經濟方面,京沈鐵路使北京至沈陽的通行時間縮短至2.5小時,形成“兩小時經濟圈”。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統計,2024年該線路年發送旅客已突破4500萬人次,貨物運輸量達1.2億噸。線路途經的承德、朝陽等城市依托鐵路樞紐,已形成新型物流産業集群。

網絡擴展解釋

京沈鐵路是連接北京與沈陽的重要鐵路幹線,具有深厚的曆史和戰略意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京沈鐵路指從北京至沈陽的傳統鐵路線,現為京哈鐵路的組成部分。其線路全長約849-859公裡,途經天津、唐山、山海關等地,穿越遼西走廊,是華北與東北地區的關鍵交通紐帶。

二、曆史沿革

  1. 分段建設:始于1881年建成的唐胥段(唐山至胥各莊,中國首條标準軌距鐵路),1912年全線貫通,初名“京奉鐵路”。
  2. 更名與整合:1928年改稱“北甯鐵路”,1949年後定名“京沈鐵路”。現與沈陽至哈爾濱段合并為京哈鐵路,總長1388公裡。
  3. 戰略地位:曆史上為外敵入關要道,如1932年日軍通過此線進犯華北。

三、功能與意義

四、與京沈高鐵的區别

京沈高鐵(京沈客運專線)為2010年後新建的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裡,途經承德、朝陽等地,形成北京至沈陽的第二通道,使兩地通行時間縮短至約2.5小時。傳統京沈鐵路仍承擔普速列車及貨運功能。


提示:如需更詳細曆史事件或高鐵規劃,可參考鐵路局官網(來源1、3、5、6)。

别人正在浏覽...

安順市擺拽鄙夭參兩乘塞成團打塊愁顔大動作打笃磨當賣點藥绖帶第三野戰軍地照恩眄兒郎風輕雲浄高突搿犋拱壩黃曆慧火隳行護軍營狐尾單衣家拜箋啟驕霸解圍敬賢愛士金口玉音酒董酒醪禮絕林慚谷愧六零六龍尾硯镂牙亂作胡爲羅诃率貞木劄忸怩不安泙派平棊前規傾巢出動輕年清夏啓召省略生桑之夢泰初談助天潢貴胄同心蓮唾辱烏合之衆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