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距的意思、鈎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距的解釋

(1).亦作“ 鉤拒 ”。古代的一種兵器。《墨子·備穴》:“為鐵鉤距長四尺者,財自足,穴徹,以鉤客穴。” 岑仲勉 簡注:“既通敵穴,即以鐵鈎距鈎敵方作穴之工兵。 史樹青 等曾説:‘ 四川 出土的鐵器中,有 漢 鈎鑲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們曾見過這樣的武器, 劉熙 《釋名》説:“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但據《墨子·魯問篇》説:“ 公輸班 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進者拒之”……我們推測就是展覽會中陳列的鈎鑲,鈎拒是它的别名而已。’”《墨子·魯問》:“ 公輸子 自 魯 南遊 楚 ,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拒之備,退者鉤之,進者拒之。”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楊銳》:“比寇至,船二百餘艘抵岸,為鉤距所破。” 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 公輸般 ﹞造了鈎拒,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

(2).古代連弩車弩機的部件。《墨子·備高臨》:“筐大三圍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輪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長六尺。”

(3).輾轉推問,究得情實。《漢書·趙廣漢傳》:“﹝ 廣漢 ﹞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顔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鉤,緻;距,閉也。使對者無疑,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為距也。”《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惟 重榮 自能鉤距,凡有争訟,多廷辯之。” 梁啟超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羅織之罪。”

(4).猶機謀。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 屏山 以為 李 有鉤距, 劉 談論鋒出,皆憚之。”《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元年》:“ 竦 娶 楊氏 ,頗工筆劄,有鉤距。”

(5).指釣鈎。 唐 元稹 《估客樂》詩:“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鈎距不敢下,下則牙齒橫。” 傅尃 《釣詩》:“隈譚既失用,鈎距竟成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鈎距”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成語含義

  1. 基本解釋
    指事物之間的距離或關系非常短暫或微小,容易被拉開或斷開。由“鈎”(勾狀物)和“距”(距離)組合而成,比喻事物間的脆弱聯繫或短暫狀态。
    例句:“兩人友誼看似親密,實則如鈎距般經不起考驗。”

  2. 引申用法
    古代也指通過巧妙提問探究真相的方法(如《漢書》中記載的“輾轉推問,究得情實”)。


二、器物/兵器相關

  1. 古代兵器
    一種鐵制鈎狀兵器,用于破壞敵方工事或鈎拉敵人,見于《墨子》對防禦戰術的記載。
  2. 連弩部件
    古代連弩車的關鍵組件,用于控制弩機發射,尺寸規格在《墨子·備高臨》中有詳細描述。

三、釣魚術語

指垂釣時上下兩鈎之間的距離,調整鈎距可影響上魚率,需根據以下情況靈活調整:

  1. 魚的個體大小:大魚需加大鈎距(如超過10厘米),減少幹擾。
  2. 魚情快慢:快魚口可增大鈎距提高雙尾幾率,滑口魚則需縮小鈎距。
  3. 釣法差異:釣底時鈎距較小(餌料集中),釣浮或鲢鳙時需更大鈎距(如5-10厘米)。

四、植物學術語(較少用)

指蘭花等植物花朵中花瓣與雄蕊連接處的鈎狀結構,用于吸引特定傳粉者。因相關來源權威性較低,此釋義需結合專業文獻進一步确認。


“鈎距”在不同領域含義差異較大,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常見用法集中在成語、古代兵器/機械、垂釣技巧三方面,植物學中的定義相對冷門且需謹慎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距

鈎距是指魚類背鳍與臀鳍之間的距離,也叫間距。在魚類學中,鈎距常常被用來辨别不同種類的魚類。鈎距較大的魚類通常背鳍和臀鳍之間距離較長,而鈎距較小的魚類則相反。

拆分部首和筆畫:鈎距的拆分部首是钅(金字旁),擁有8畫。

來源:鈎距一詞構成于“鈎”和“距”兩個字。鈎的意思是一種具有彎曲形狀的工具,距表示兩個物體之間的間隔或距離。綜合起來,鈎距形象地描述背鳍和臀鳍之間的彎曲距離。

繁體:鉤距(鈎距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鈎距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

例句:這種魚的鈎距很長,可以輕松辨别出來。

組詞:鳍鈎距、魚類鈎距、測量鈎距

近義詞:間距、魚鳍間隔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