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挂上香餌的釣魚鈎。 宋 真德秀 《魚計亭後賦》:“嗟!利欲之誘人,甚香鈎之餌魚。”
2.比喻舊時婦女裹過的腳。《剪燈馀話·鸾鸾傳》:“ 穎 中表兄弟,有自都下回者,録得 貫學士 《蘭房謔詠六題》曰:《雲鬟》、《檀口》、《柳眉》、《酥乳》、《纖指》、《香鈎》,凡六首。”《再生緣》第十六回:“攙扶着,中宮國母款香鈎。”
“香鈎”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挂香餌的釣魚鈎
這一含義源自字面組合,“香”指帶有香味的餌料,“鈎”即魚鈎。古代文人常用此意象比喻誘惑或陷阱,如宋代真德秀在《魚計亭後賦》中提到“利欲之誘人,甚香鈎之餌魚”,用香鈎釣魚暗喻欲望對人的吸引力。
舊時婦女裹過的小腳
在傳統文化中,“香鈎”曾作為女性纏足後的腳的婉稱,常見于詩詞或小說中。例如《剪燈馀話·鸾鸾傳》引用了貫學士的《蘭房谑詠六題》,其中“香鈎”即指女性的纖足。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對女性身體的審美傾向。
香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挂香的鈎子,用于挂香爐或者香台上。在文學作品中,香鈎也被用來比喻美女,形容她們的姿态優美,如同挂在鈎子上的香。
香鈎拆分成兩個部首,香部表示與香相關,鈎部表示物品的鈎子狀。整個字共有15個筆畫。
香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象形字“鈎”和“香”的結合而成。古代人們在祭祀或禮儀活動中經常使用香爐,所以有了帶有鈎子的香爐用來懸挂香爐,便形成了“香鈎”這個詞。
香鈎的繁體字寫作「香鉤」。
古代漢字寫法中,香鈎的字形稍有不同。鈎部分的筆畫更為明顯,更像是一個尖銳的鈎子,更加突出其挂物的功能。
1. 他手拿着香鈎,将香爐挂在牆上。
2. 晨霧中,她身姿曼妙,如同一枚挂在香鈎上的花朵。
香鈎獨立出現的情況較多,較少作為組詞的一部分。
類似意思的詞語包括挂鈎、香鈎子。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香鈎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