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坎阱 ”。猶陷阱。 漢 桓寬 《鹽鐵論·毀學》:“無仁義之德,而有富貴之祿,若蹈坎穽,食於懸門之下。”《金史·宣宗紀上》:“詔京師具防城器械,多鑿坎穽,築垣墻于隙地。” 清 王韬 《宜索歸澳門議》:“此實設坎阱于境中,有心世道者所當極為禁絶也。”
“坎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ǎn jǐng,其核心含義是陷阱。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字形與結構
本義與引申義
用法與示例
關聯詞彙
“坎穽”以具象的“坑穴”為基,既描述自然或人為的陷阱,也映射人生際遇中的困頓,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多用例,可參考古漢語文獻或方言研究。
坎穽,是一個漢字詞彙,既可以作為名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下面将對坎穽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解釋。
坎,意為陷阱或陷害。穽,意為陷阱。因此,坎穽指的是設下陷阱或陷害他人。同時,也可以指陷入他人設下的陷阱或被他人陷害。
坎穽的部首均為土字旁,坎的部首是土,穽的部首是穴,兩個字的拆分筆畫分别為3畫和9畫。
坎穽源自《說文解字》,是由小篆演變而來的,此外,它們的繁體字形分别為壇陷。
在古代,坎的寫法為“亞”,穽的寫法為“囟”。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但在古籍和文獻中仍然可見。
1. 他設下坎穽,試圖誘捕獵物。
2. 坎穽暴露後,他陷入了自己設下的陷阱中。
組詞:坎文、穽地、穽獵、陷阱坎
近義詞:陷害、設套、設圈
反義詞:解救、保護、逃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