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時的意思、昧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時的解釋

猶言不識時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僕昧時者,謹以為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昧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不明了時勢、不識時務,無法適應時代潮流。由“昧”(糊塗、不明了)和“時”(時代、時勢)組成,強調對當前形勢缺乏認知或拒絕變通。

二、出處與引證

最早見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師友》:

“僕昧時者,謹以為賀。”
意為“我不識時務,僅以此表示祝賀”,暗含自謙或諷刺之意。

三、使用場景

  1. 批評固守舊觀念:形容人思想保守,拒絕接受新事物(如現代技術或社會變革)。
  2. 書面表達:多用于正式語境或文學作品中,如評價曆史人物或分析社會現象。

四、近義與反義

五、補充說明

“昧”字本身有“昏暗”“隱藏”之意(如“拾金不昧”),在成語中引申為“認知模糊”;“時”則強調時代背景,二者結合突顯對現實環境的誤判。需注意該詞帶貶義,使用時需結合語境。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詞典及語言學解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唐摭言》原文或權威成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昧時

昧時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迷糊、不明事理的狀态。它由“日”和“術”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昧時的部首是日,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太陽”。昧時一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昧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淮南子》這部古代文獻。在《淮南子·本經訓》中有一句話:“夫陽氣者,天地之時也,故春生,秋長”。

繁體:

昧時的繁體寫法是曘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說文解字》中,昧時的字形為“㫃時”,其中“㫃”是古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對這部電影的情節昧時不清。

2. 那個學生在課堂上昧時打盹。

組詞:

1. 昧夜:指夜晚的時候模糊不清,黑暗而迷茫。

2. 時昧:指時間模糊、不确定的狀态。

近義詞:

迷糊、模糊、不明。

反義詞:

明晰、清晰、明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