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義必為的意思、見義必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義必為的解釋

謂看到正義的事情就去做。《宋史·儒林傳二·石介》:“老夫已保 介 矣。君年少,見義必為,豈可量哉。”亦作“ 見義當為 ”。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四折:“ 趙實 見義當為,不行邪徑,就加你為 吉陽 縣令。”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四折:“見義當為,能代人鳴寃雪枉。”參見“ 見義勇為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見義必為”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看到正義的事情就毫不猶豫地去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強調個人應具備正義感和行動力,遇到符合道義的事應當主動承擔、立即行動。其反義詞為“見義不為”,即面對正義之事無動于衷。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原句批評缺乏勇氣踐行道義的行為,後人反其意引申出“見義必為”)。
    曆史用例可見《宋史·儒林傳·石介》:“君年少,見義必為,豈可量哉。”,以及元代戲曲《薦福碑》中“見義當為”的表述。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或定語,如“他見義必為,深受鄰裡敬重”。
    • 近義詞:見義勇為、見義當為;反義詞:見義不為、袖手旁觀。
  4. 文化意義
    這一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義”的推崇,倡導将道德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尤其在他人需要幫助或社會公義受挑戰時,應挺身而出。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論語》原文及《宋史》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見義必為

《見義必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遇到正義的事情時,必然會去行動、去做出貢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見義必為》的拆分部首是「見」和「言」,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見義必為》的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故事中的宋江,一位忠義的英雄,為了幫助正義的人,不惜和好兄弟們合謀,連番出逃,并聚義于梁山。在此後的故事中,他和弟兄們一起抗擊遼賊、剿滅方丈,積極參與到了對抗邪惡勢力的事業中。由此,他成為了人們用來形容見義勇為的榜樣。

繁體

《見義必為》的繁體寫法為「見義必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見義必為》的漢字寫法是「見義必爲」。

例句

他是一個有擔當的人,遇到任何需要幫助的事情,都能見義必為。

組詞

見義勇為、見利忘義、勇往直前。

近義詞

敢為人先、舍己為人、英勇無畏。

反義詞

違法亂紀、冷漠無情、固執己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