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牙下骨,載齒的腭骨。《釋名·釋形體》:“頤,養也,動於下,止於上,上下咀物,以養人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周身名位骨度》“頰車”注:“頰車者,下牙床骨也。總載諸齒,能咀食物,故名頰車。” 章炳麟 《新方言·釋形體》:“頰車或曰鼸車,借鼸為之説,曰:鼸鼠之食積於頰,人食似之,故取名也。”
(2).針灸穴位名。在耳下曲頰端近前八分,陷中。《靈樞經·經脈》:“循頰車上耳前。”《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頭部主病針灸要穴歌》:“頰車落頰風自痊。”注:“頰車穴,治落頰風,落頰風者,下頦脫落也。”
(3).猶牙慧。《南齊書·高逸傳·顧歡》:“經雲,戎氣強獷,乃復略人頰車邪?”
“頰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指下颌骨的一部分,即承載牙齒的腭骨。古代文獻如《釋名·釋形體》提到“頰車”為咀嚼食物的骨骼結構,現代醫學稱為下颌骨。
定位: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處,閉口咬牙時咬肌隆起最高點。
功能:運送胃經氣血至頭部,主治口眼歪斜、牙痛、頰腫、口噤不語等症。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别名:曲牙、機關、鬼床,出自《針灸甲乙經》。
指拾人牙慧,即重複他人的言論或思想,如《南齊書》中“略人頰車”的用法。
現代常用義為前兩者,尤其是針灸穴位名,廣泛應用于治療牙痛、面癱等症。如需進一步了解穴位操作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中醫典籍或專業針灸資料。
頰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包含了“頰”和“車”兩個部分。
1. 頰:由“頁”和“甲”兩個部首組成,部首“頁”表示紙張,部首“甲”表示甲殼。意為臉頰。
2. 車:由“車”這個部首組成,是一個易于辨認的部首。意為交通工具。
頰車來源:頰車的來源較為模糊,無明确的曆史淵源。根據研究,頰車最早出現在現代漢字詞典中,作為一個詞組的解釋。
繁體寫法:頰車的繁體寫法是「頰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文獻中沒有出現頰車這個詞,因此沒有古代漢字寫法存在。
例句:
1. 他坐在頰車上,滿臉笑容。
2. 外公總是将孫子放在頰車裡帶他散步。
組詞:頰弓、頰囊、車廂、車站、電動車。
近義詞:面頰車、顴車。
反義詞:步行、騎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