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獸名。 宋 無名氏 《緻虛雜俎》:“西域有獸如犬,含水噀馬目,則馬瞑眩欲死,故凡馬皆畏之,名曰馬見愁。”
“馬見愁”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傳說生物,具體解釋如下:
馬見愁(拼音:mǎ jiàn chóu)指一種傳說中的西域野獸,形似犬,能噴水導緻馬匹眩暈甚至死亡,因此馬匹極其畏懼它。其皮毛可制成特殊馬鞭,一揮即能驅馬疾馳,又稱“不須鞭”。
外貌與能力
據元代《瑯嬛記》記載,此獸“如犬,含水噀馬目,則馬瞑眩欲死”,西域馬匹皆畏之。
實際用途
唐代宣宗時期,西域曾進獻其皮毛,制成馬鞭後具有“一揚即走”的神奇效果,無需抽打即可驅馬。
如需更完整考據,可參考《瑯嬛記》《中國神話傳說大詞典》等古籍。
《馬見愁》是漢語詞語中的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馬匹突然感到恐懼或憂慮的狀态。
《馬見愁》的拆分部首是馬字底部的馬部,按筆畫依次分為加橫、撇、豎、橫四個筆畫。
《馬見愁》的原形據說是出自《呂氏春秋·馬二篇》。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形容人們突然感到恐懼或憂慮時的狀态,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發生突變或出乎意料的情況。
《馬見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馬見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馬字通常寫作「馬」,「馬見愁」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1. 那匹賽馬在比賽開始後突然受到驚吓,立刻變得馬見愁,不敢向前沖刺。
2. 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他馬見愁,不知如何應對。
1. 馬不停蹄:形容行進過程中馬匹不停下來的狀态。
2. 馬到成功:比喻工作或行動順利而成功。
3. 馬馬虎虎:形容做事不認真或敷衍了事。
驚慌失措、驚恐萬狀、惶恐不安
沉着冷靜、泰然自若、鎮定自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