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質三統的意思、文質三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質三統的解釋

謂 夏 、 商 、 周 三代政事不同。《論語·為政》“子曰:‘ 殷 因於 夏 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 因於 殷 禮,所損益可知也’”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所損益,謂文質三統。” 朱熹 集注:“文質謂 夏 尚忠, 商 尚賢, 周 尚文;三統謂 夏 正建寅為人統, 商 正建丑為地統, 周 正建子為天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質三統”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夏、商、周三代在文化和制度上的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詞原指夏、商、周三代政事的不同特點,強調各朝代在文化傳統(文質)與曆法制度(三統)上的演變。

二、核心構成

  1. 文質

    • 夏尚忠:崇尚質樸、忠誠的社會風氣;
    • 商尚質:注重禮儀規範和道德品質;
    • 周尚文:以禮樂制度為核心的文明體系。
  2. 三統

    • 人統(夏):以寅月(農曆正月)為歲首,象征人事活動的開端;
    • 地統(商):以丑月(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對應大地閉藏;
    • 天統(周):以子月(農曆十一月)為歲首,代表天道的起始。

三、曆史淵源

出自《論語·為政》,孔子提到三代禮制的損益關系。漢代馬融、宋代朱熹等學者進一步闡釋,認為三代通過調整“文質”與“三統”實現政權合法性的延續。

四、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個人修養的三個方面統一,即文化素養、品德與儀表的協調,但此解釋屬于引申義,非傳統經典原意。

該詞本義聚焦三代政治文化差異,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現代用法需注意區分傳統與引申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質三統的意思

《文質三統》是指文學、品德和治學的三個統一體。它強調了學術研究與個人品性的相互關聯,認為隻有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品德修養和學術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質三統”這個詞彙由三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

“文質三統”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太和正音譜》中。它代表了傳統文化中人文精神與道德品質的核心,強調了良好性格和學術能力的統一。

繁體

“文質三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文質三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些不同。以“文質三統”中的一個字“質”為例,其古代寫法為「贛」,字形更為複雜。

例句

1. 他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有很高造詣,而且品德高尚,真是個典型的文質三統的代表。

2. 文質三統是塑造一個人全面素養的重要方面。

組詞

文學、文化、文明、質量、質疑、三個、統一。

近義詞

學貫五車、笃學不倦、學富五車。

反義詞

文質不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