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 encyclopedic mind;be full of ideas for state policy] 形容人很有才學和智謀
形容人飽學而有處理大事的才能。經綸,原指整理絲縷,引申為人的才能、本領。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神童對》:“方朝見,適 直隸 貢蟹至焉。 英宗 即出一對試之雲:‘螃蟹渾身甲胄。’ 程 對曰:‘鳳凰遍體文章。’ 李 對曰:‘蜘蛛滿腹經綸。’” 茅盾 《子夜》二:“ 仲老 ,真佩服,滿腹經綸!這果然是奧妙!”
“滿腹經綸”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具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意義:
“經綸”原指整理蠶絲(經為理絲,綸為編繩),引申為規劃、治理國家大事的才能。
滿腹意為“充滿整個肚子”,合起來比喻人腦中裝滿了學問和智慧,能夠運籌帷幄。
現代用法:
多用于誇贊學識深厚、才學出衆的人,例如學者在學術場合旁征博引,或政治家提出治國良策的場景。
典籍溯源:
最早可追溯至《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意為君子應像治理絲線般規劃國家。
後《禮記·中庸》提到“經綸天下之大經”,進一步強化其治國含義。
文學用例:
明代馮惟敏在《海浮山堂詞稿》中首次将“滿腹經綸”作為成語使用,強調英雄需施展才華造福百姓。
對個人:
對社會:
呼籲重視人才,為有識之士提供施展平台,以推動社會進步。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查看來源網頁(如、2、7等)。
《滿腹經綸》這個詞意指一個人胸有成竹,頭腦中知識豐富,思維清晰,智慧出衆,能夠有條不紊地解決問題或處理事務。這個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識和智慧。
《滿腹經綸》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水”和“身”,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它的總筆畫數是17畫。
《滿腹經綸》是出自《漢書·董仲舒傳》中的一句話:“滿腹經綸,談經說法。”“滿腹經綸”一詞用來形容董仲舒學識淵博,智慧過人。
《滿腹經綸》的繁體字為《滿腹經綸》。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字體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滿腹經綸》的古時候的寫法為:
滿腹經綸
1. 他是個滿腹經綸的智者,無論遇到多麼棘手的問題,都能夠妙手解決。
2. 那位領導儲備了豐富的知識,被譽為滿腹經綸的謀士。
1. 經綸草木:比喻世界上萬物繁榮茂盛的景象。
2. 經綸萬端:形容事物極其複雜或技藝高超。
3. 滿腹才華:形容一個人才智出衆,有非常豐富的才能。
1. 才華橫溢
2. 才思敏捷
3. 才智出衆
頭腦簡單、秀才不出門、學識淺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