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閲的意思、監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閲的解釋

察看。《北史·尒朱兆傳》:“停 洛 旬餘,先令衛送 莊帝 於 晉陽 , 兆 後於 河梁 監閲財貨。”《舊唐書·職官志三》:“太府寺……凡天下賦調,先於輸場簡其合尺度觔兩者,卿及禦史監閲,然後納于庫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閲(jiān yuè)是“監閱”的繁體寫法,指對文字、文件或作品進行監督審閱的過程,強調審查的權威性和嚴謹性。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監(監)

    本義為“俯視水盆照影”,引申為督察、審視。《說文解字》釋:“監,臨下也”,強調居高臨下的監督視角。

  2. 閲(閱)

    原指“在門中查點物品”,後專指檢視文字内容。《玉篇》注:“閱,簡閱也”,含核驗、批覽之意。

    二字組合後,“監閱”融合了權威性審查(監)與細緻核驗(閱)的雙重動作。


二、現代釋義與用法

  1. 核心含義

    上級對下級文件的審閱批複,常見于公文、出版或學術領域。

    例:主編監閱稿件後籤署出版意見。

  2. 延伸場景
    • 文獻校勘:對古籍的權威性校訂(如清代《四庫全書》纂修官監閱底本)。
    • 考試監督:科舉時代考官複核試卷(《清史稿》載“監閱官覆勘朱墨卷”)。
    • 行政流程:機關首長批核重要文書(如“呈請局長監閱”)。

三、權威參考來源

因該詞屬專業書面語,釋義主要依據以下工具書: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監督檢閱;監督檢查。”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收錄“監”的“督察”義項與“閱”的“察看”義項,組合義自明。

  3. 《辭源》(修訂本)

    通過單字訓诂印證合成詞邏輯(如“監”條引《周禮》“監其誦書”)。


四、使用注意

“監閲”屬正式用語,多用于公文、學術或曆史文本,日常口語中常用“審核”“審閱”替代。其繁體形态在港澳台地區仍具規範效力,大陸簡體寫作“監閱”。

(注:因專業詞典無線上公開版本,此處未提供鍊接,建議查閱實體工具書或權威數據庫如中華古籍資源庫、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以驗證字源。)

網絡擴展解釋

“監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行政監督、檢察事務相關。根據文獻記載和字源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監閲”指監督察看,強調對財物、賦稅等官方事務的核查。例如:

二、構詞解析

  1. 監(監):
    • 本義為“俯視器皿中的水面以自察容貌”,引申為監督、督察。甲骨文字形為“人俯身睜目觀察器皿”,《說文解字》釋為“臨下也”(自上而下監督)。
    • 讀音為jiān時表動作(如監察),讀jiàn時表機構(如監院)。
  2. 閲:
    • 通“閱”,指檢視、核查,常用于官方文書中,如“檢閲”“校閲”。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在唐代以前文獻中,專指官方對物資、賦稅或重要事務的監督流程,屬于制度性用語。例如唐代太府寺需與禦史台聯合“監閲”賦稅,體現行政與監察權的結合。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監閲”已不常用,但“監察”“檢閱”等詞仍保留類似含義,如“監察委員會”“閱兵式”。古義中的“監”字核心(監督)仍活躍于“監控”“監測”等詞彙中。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八字還沒有一撇本性稱縣重孫出自刀刀客動躍豆渣腦筋紛泊鳳詞貢選構巢寒缸鶴格家曆剪定諓諓兼聽急救計口景雲酒逢知己千杯少機子撅皇城﹐打怨鼓課孫草寇擾款洽潰流愧顔連山眉淋灰留客袂隆象濾鍋門伐蠓蟲鳴鶴舟南山可移女校書人煙稀少入心散旦三獻玉掃帚星山地尚方仗商港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申斥省墓首绖述録死河宿殃題畫秃刷晚報項羽吟葉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