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獻玉的意思、三獻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獻玉的解釋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獻之 厲王 ,王以為诳,刖其左足;複獻 武王 ,又刖其右足;後獻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見《韓非子·和氏》。後用為懷才難遇知音的典實。 唐 劉長卿 《落第贈楊侍禦赴範陽》詩:“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唐 賈島 《古意》詩:“眼中兩行淚,曾弔三獻玉。” 宋 曾鞏 《送程殿丞還朝》詩:“自重肯悲三獻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獻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典故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一個人多次獻出珍貴之物,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極度推崇與忠誠,也暗含懷才不遇、曆經波折終被認可的寓意。


典故來源

成語源自《韓非子·和氏》記載的卞和獻玉故事:

  1. 第一次獻玉:春秋時期,楚人卞和發現一塊璞玉,獻給楚厲王,卻被認為是欺君,被砍去左足。
  2. 第二次獻玉:卞和再獻給楚武王,仍被判定為欺詐,失去右足。
  3. 第三次獻玉: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抱玉痛哭于荊山下。文王命人剖開璞玉,終得稀世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延伸含義


用法示例


注意

不同文獻對典故人物存在差異(如《漢書》提及郦食其,主流說法為卞和),建議結合語境使用。如需完整典故考據,可查閱《韓非子·和氏》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獻玉》的意思

《三獻玉》是指在古代禮制中的一種儀式,用以描述一種尊貴珍奇的事物被三次獻上皇帝的權力和尊崇。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獻玉》的拆分部首為“玉”,共有六個筆畫。

來源

《三獻玉》一詞最早出現于《禮記·禮運》一書中,主要描述古代貴族奉獻玉器給皇帝的儀式,以表達對皇室的尊崇和臣服。

繁體

《三獻玉》的繁體字為「三獻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三獻玉》這個詞,古時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在現代漢字簡化之前,字形稍有出入。

例句

1. 在古代,貴族們會按照規定的程式進行《三獻玉》的儀式。

2. 他的珍藏中有一塊傳說中曾被三次《三獻玉》的翡翠。

組詞

1. 獻玉:指貴族向皇帝獻上玉器的行為。

2. 貴族:指在封建社會中享有特權和地位的階級。

3. 儀式:指按照規定的程式舉行的一種正式的禮節活動。

近義詞

貢獻、進獻、奉上

反義詞

接受、索取、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