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意思、山地的詳細解釋
山地的解釋
(1) [mountainous region]∶許多山嶺、山谷連綿交錯組合而成的地區。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地質複雜
(2) [hilly country]∶多山的地帶
(3) [fields on a hill]∶在山上的農業用地
詳細解釋
(1).山上的耕地。 清 吳偉業 《遊石公歸》詩:“苦辭山地薄,縣官責常賦。”
(2).多山的地帶。
詞語分解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争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專業解析
"山地"的漢語詞典釋義及地理學解析
一、核心詞典釋義
"山地"在漢語詞典中指地形以山脈、丘陵為主,地勢起伏顯著的區域。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山地指"地表起伏大、坡度較陡、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上的隆起高地"【注1】。其核心特征包括:
- 地形特征:地表切割強烈,多呈峰巒、峽谷、陡坡等形态,與平原、盆地形成鮮明對比。
- 地貌構成:主要由岩石、土壤構成,常覆蓋森林、草甸等植被,部分區域因地質活動形成斷層或火山地貌【注2】。
二、地理學擴展定義
《地理學名詞》進一步細分為兩類:
- 構造山地:由地殼運動(如褶皺、擡升)形成,如喜馬拉雅山脈。
- 侵蝕山地:經流水、冰川等外力侵蝕而成,如黃土高原的塬、梁、峁地貌。
三、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商務印書館出版。
- 《地理學名詞》(第二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布,科學出版社出版。
- 《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涵蓋地形分類與典型案例。
注:本文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地理學标準定義,核心來源為《現代漢語詞典》與《地理學名詞》,未引用網絡搜索結果。
網絡擴展解釋
“山地”是地理學中描述特定地形特征的概念,其核心定義和特征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定義
山地指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的高地,具有起伏大、坡度陡、溝谷深的特點,通常呈脈狀分布。與單一的山或山脈不同,山地是由衆多山體組成的區域,且與丘陵、高原有明顯區别:
- 與丘陵:山地高度差異更大(丘陵一般相對高差小于200米);
- 與高原:高原整體海拔可能更高,但地表起伏較小。
二、分類标準
- 按海拔高度:
- 高山:海拔≥3500米;
- 中山:海拔1000-3500米;
- 低山:海拔<1000米。
- 按成因:
三、結構組成
山體由三部分構成:
- 山頂:最高點,形态包括平頂、圓頂或尖頂;
- 山坡:連接山頂與山麓的斜坡,形态多樣(直形、凹形、階梯狀等);
- 山麓:山體與平原/谷地過渡區域,有明顯地形轉折。
四、典型特征
- 形态多樣:可能平行延伸數千公裡,或相互重疊形成複雜山系;
- 氣候垂直分布:海拔升高導緻溫度降低,植被類型隨高度變化;
- 農業利用:部分區域可開發為梯田等農業用地。
五、示例與擴展
典型山地如青藏高原上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其海拔差異顯著且地質活動活躍。山地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24%,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資源涵養的重要區域。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地質演化過程,可參考地理學專業文獻或權威百科(如搜狗百科、地理研究所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堆拜伏拌嬌别腸筆管澈究除孝翠鬓答問得能拂髦浮蹤浪迹臯蘭格老子乖眼俇攘含頳懷袵浄了金昆九尾狐君聖臣賢罝網科目儒扣題跨虎礦泉六驘嫠憂樓子買聲兒民行默默無聲牛頭不對馬嘴拟正攀折氣勃勃驅湧熱蟒熱衷榮獲山臯觞花上花台生財之路身起水靈靈水雲身四要蘇軟貪惜桃杏腮哃喝童牛角馬微罟未了因問好五水賢強笑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