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貫的意思、軍貫的詳細解釋
軍貫的解釋
軍籍。《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五年》:“丙申,下詔:‘諸州鎮軍貫,非有罪配隸者,皆免為民。’” 胡三省 注:“貫,籍也。”
詞語分解
- 軍的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 貫的解釋 貫 (貫) à 古代穿錢的繩索(把方孔錢穿在繩子上,每一千個為一貫):“貫朽而不可校”。腰纏萬貫。 穿,通,連:貫穿。貫串。貫通(a.連接,溝通;b.對學術等全部透徹地了解)。連貫。貫注。貫徹。貫珠(
網絡擴展解釋
“軍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1.核心釋義:軍籍
- 定義:指士兵在軍隊中的注冊身份或隸屬記錄,即軍人所屬的戶籍制度。
- 文獻依據:
- 《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五年》記載:“丙申,下诏:‘諸州鎮軍貫,非有罪配隸者,皆免為民。’”此處“軍貫”即指軍籍,胡三省注釋:“貫,籍也。”。
2.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軍貫”作為成語,表示“軍隊紀律嚴明、行動一緻”,但這種用法在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讀。
3.使用場景
- 主要用于古代軍事制度相關文獻,描述士兵的身份歸屬或戶籍管理。
- 例句:“免除非罪士兵的軍貫”即指恢複其平民身份。
“軍貫”的權威解釋為軍籍,源自古代兵制術語,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參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資治通鑒》及相關史學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軍貫
軍貫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軍和貫。
軍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冖,總共有五個筆畫。軍的字義是指武裝力量或部隊。
貫也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貝,一共有七個筆畫。貫的字義是貫穿、通過。
軍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文化。在古代,戰士常常把兵器串在一個繩子或鍊子上,以便攜帶和使用。這種裝備方法被稱為軍貫,意味着兵器串連在一起貫穿整個軍隊。
軍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軍貫。
軍貫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其中部分寫法包括軍貫、軍串、軍貫等。
以下是一些關于軍貫的例句:
- 他們用軍貫把劍和箭連接在一起。
- 将軍手中的軍貫閃過寒光。
- 這個部隊以軍貫為标志。
一些與軍貫相關的詞彙包括:
- 軍隊:武裝力量組成的集體。
- 兵器:用于戰鬥的工具和裝備。
- 武裝:具備武力的。
與軍貫相反或相對的詞彙有:
- 分散:不連續的,分散的。
- 解體:組織或結構的崩潰或瓦解。
- 散落:被分散或散布到各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