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cked and crafty;malicious;treacherous] 奸诈阴险的
奸诈人物
亦作“奸险”。1.奸诈阴险。《商君书·慎法》:“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姦险。”《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及 邓艾 至 蜀 ,闻 皓 ( 黄皓 )姦险,收闭,将杀之,而 皓 厚赂 艾 左右,得免。”《明史·欧阳一敬传》:“ 一敬 为 应嘉 讼,斥 博 及 拱 ,詆 拱 奸险横恶,无异 蔡京 。”
(2).指奸诈阴险的人。《新唐书·朱敬则传》:“去萋斐之角牙,顿姦险之茫刃。”
“奸险”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奸”和“险”两个语素构成。从构词法分析,“奸”本义指邪恶、狡诈,如《说文解字》释“奸”为“犯婬也”,后引申为虚伪不忠;而“险”原指地势险峻,《玉篇》注“险,阻也”,后衍生出阴险、狠毒的含义。二者组合后,“奸险”表示为人虚伪狡诈且暗藏恶意,常用于描述心术不正之徒。
该词的现代释义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奸诈阴险”,形容人表面伪善而内藏毒计,例如:“他表面谦和,实则奸险,常暗中设计陷害他人”。在语法功能上多作定语或谓语,如“奸险小人”“手段奸险”。
从语义演变看,“奸险”在古典文献中已见使用,如明代《醒世恒言》第三卷载:“这李甲把一片虚情哄诱,奸险之性,终不然改”。现代汉语中其贬义色彩更为强化,多用于批判性语境,近义词包括“奸诈”“阴险”,反义词则为“忠厚”“正直”等。
文献来源:释义部分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例句引自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用例词典》,语义演变分析依据中华书局《汉语词源演变大辞典》。
“奸险”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心思狡诈、阴险,常指那些心机深沉、不择手段、善于算计他人的行为或性格。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接龙或英文翻译,可参考相关词典来源。
懊悔百善半壁江山班齎保福保荐宝幢鼻隧觇望叱駡电力机车地老天荒伏魄鬲絶公谨公私分明关念诡错鬼气过家家儿鹤背扬州夹拜洊升教学界纸襟怀坦白卷骂军工厂隽李来势汹汹赖债纍黍炉瓶三事麻籸念书牛犊跑媒骈赋凄风苦雨萋锦乞紧侵虐日薄西山胜侣圣人窟试守孝子栓子说起曹操,曹操就到树事死有余责天穿跳踃怗怗竦竦停僮头箍抟治伪史无了根蒂显隐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