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括的意思、檢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括的解釋

亦作“ 檢栝 ”。1.檢點約束。 漢 蔡邕 《貞節先生範史雲碑》:“晚節禁寬,困於屢空,而性多檢栝,不治産業。” 晉 劉琨 《答盧谌詩》:“慨然以悲,歡然以喜。昔在少壯,未嘗檢栝。”《舊唐書·蘇良嗣傳》:“王府官屬多非其人, 良嗣 守文檢括,莫敢有犯,深為 高宗 所稱。”

(2).規矩,法度。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敬》:“驅之於直道之上,斂之乎檢括之中。” 唐 元結 《漫論》:“漫何檢栝?漫何操持?漫何是非?”

(3).查察;清查。《梁書·武帝紀下》:“ 江子四 等封事如上,尚書可時加檢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詳啟,勿緻淹緩。”《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九年》:“監察禦史 宇文融 上言,天下戶口逃移,巧僞甚衆,請加檢括。” 清 劉大櫆 《鄭氏節母傳》:“母既沒,而家人檢括其衣匳,始見之。”

(4).量度。 章炳麟 《與簡竹居書》:“以為經典所言,古今恆式,将因其是以檢括今世之非,不得,則變其文迹,削其成事,雖諛直不同,其于違失經意,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括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釋義,“檢”本義為書匣的封籤,引申為約束、核查,《說文解字》載“檢,書署也”;“括”含包納與約束二義,《玉篇》釋“括,結也”。二者組合後形成雙重語義場:

  1. 稽核查驗

    在魏晉南北朝文獻中特指官方對戶籍、田産的清查,如《晉書·食貨志》記載晉武帝“遣使檢括隱漏戶口”,此處指通過行政手段核實人口數據。唐代白居易《議百官職田》雲“請令檢括其數”,亦屬此類行政稽查範疇。

  2. 規範約束

    宋代類書《冊府元龜》載後周世宗诏令“檢括禮文,務從簡質”,此處強調對禮儀制度的整饬規範。明代《大學衍義補》提及“檢括吏治”,則指通過法度整肅官僚體系。

該詞現代多用于審計、法務等專業領域,例如《中國審計史》(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将古代檢括制度列為審計溯源的重要實踐依據。在語義流變中,其内涵從具體行政行為擴展為包含制度性約束的抽象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檢括”是一個多義性較強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檢點約束
    指對行為或言語的自我約束與規範。例如《舊唐書》提到官員蘇良嗣“守文檢括,莫敢有犯”,強調其遵守法度、約束下屬的品行。晉代劉琨在詩中自述“昔在少壯,未嘗檢括”,則反襯出年輕時缺乏自我約束。

  2. 規矩法度
    作為名詞時,表示規範或準則。如《抱樸子》中“斂之乎檢括之中”,比喻将行為納入法度框架内。

二、延伸含義

  1. 查察與清查
    指官方對事務的審查或人口、財産的清查。例如《梁書》記載“尚書可時加檢括”,指對民生問題的核查;唐代曾通過“檢括”清查逃戶與財産,體現行政監督功能。

  2. 量度與審核
    部分文獻中引申為衡量、評估。如漢典解釋“量度”一義,強調通過審核确認真實性。

三、曆史淵源

該詞源于古代官員處理案卷的流程:用繩捆卷宗并蓋章密封,結案後解繩稱為“檢括”,後逐漸抽象化為審查、約束等意。



“檢括”既可指具體的行為約束與行政審查,也可抽象為法度規範,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抱樸子》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火捭阖抱樸抱瘵屏退長春市車闌熾結從動儋耳蹈厲大系定香劑二桃三士高才絕學功薄蟬翼宮眷垢蠹詭曲鼓劍酣眠滑出溜黃镮環轉毀罰徽聲绛節緘護禁街進轉拒斥開涖筐子枯偃棱子倮蟲莽撞夢境女嬌扁乘迫烈曝射清猷碛尾跂踵繩屝生意口石室市獄説智泗濱夙凋讨究天诔跳邊調暢瘟頭瘟腦相隔鄉莊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