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瘵的意思、抱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瘵的解釋

抱病。 唐 韋應物 《移疾會詩客元生與釋子法朗因贻諸祠曹》詩:“抱瘵知曠職,淹旬非樂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抱瘵"是古漢語中表示患病狀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字源及文獻用例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形字義溯源 "抱"為會意字,篆文像雙臂環抱之形,《說文解字》注"懷也",引申為"存有、承受"之意。"瘵"從疒(病字旁)祭聲,《爾雅·釋诂》訓"病也",特指消耗性疾病,《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多指肺結核(古稱痨瘵)。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意為"患有痼疾"。

二、曆史語義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文獻,陸機《歎逝賦》"痛餘身之八殃,哀百艱之在目。匪榮德之累身,遭瘼瘵之險毒"中,"瘼瘵"即重病纏身之态。至唐宋時期,杜甫《夔府書懷四十韻》"飄零仍百裡,消渴已三年"句,仇兆鳌注引《說文》"瘵,病也"為證,可見其作為書面雅言的延續性。

三、現代應用範疇 在當代漢語中,"抱瘵"主要保留于中醫藥典籍及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如《黃帝内經·素問》"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病理觀,常與"瘵疾"相關聯,指代慢性虛損性疾病。該詞現已退出日常用語體系,但在研究古代醫案、文學文本時仍具專業價值。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仇兆鳌《杜詩詳注》中華書局校注本
  4. 王冰注《黃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抱瘵”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抱瘵”意為抱病,即患病、生病的狀态。其中:

二、用法與語境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例如唐代詩人韋應物在《移疾會詩客元生與釋子法朗因贻諸祠曹》中寫道:“抱瘵知曠職,淹旬非樂閒”,意為因患病而曠職,并非貪圖閑適。

三、近義詞 文言中相近的表達有“抱恙”“染疾”等,均指患病狀态。

四、補充說明 “瘵”字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含義多保留在古籍或特定成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凹弧飾百戰不殆鮑家句八一三事變侪匹裮被逞辯怆恤單家殚窮登樣飛筆非子鳳跄否道負挾覆族漢臯珠寒慄和璧合詞轟響紅纓帽黃晖花鳥環蝕環灂渾括蕉紅基本法箕會酒盅镌識聚夥康安狂貙柳花裙輪佥賣臉馬史冥栖烹殺千步廊犬牙差互髯蘇山側燒胤舒舒宿草貪醟天假之年天智土地神頹落外仆萬古蟾鄉慕小見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