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跂踵的意思、跂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跂踵的解釋

(1).踮起腳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宋 蘇轼 《上執政乞度牒赈濟因修廨宇書》:“日與吏民延頸跂踵,雖大旱望雲,執熱思濯,未喻其急也。” 元 元明善 《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秦 蜀 士女,跂踵引領。” 明 歸有光 《顧夫人八十壽序》:“天下之士,誰不扼腕跂踵而慕豔之?”

(2).舉足。比喻頃刻。《宋書·自序傳·沉田子》:“ 泓 喪旗棄衆,奔還 霸 西, 鹹陽 空盡,義徒四合,清蕩餘燼,勢在跂踵。”《南史·張弘策傳》:“ 祏 怯而無斷, 暄 弱而不才,折鼎覆餗,跂踵可待。”

(3).企求達到。《南齊書·王僧虔傳》:“曲全者祿厚,藝妙者位優。利以動之,則人思刻厲。反本還源,庶可跂踵。” 宋 範仲淹 《四德說》:“後之人孰能生知,宜乎跂踵而勤行矣。”

(4).傳說中的鳥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二十裡,曰 復州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跂踵》:“青耕禦疫,跂踵降災。”

(5).傳說中的國名。《山海經·海外北經》:“ 跂踵國 在 拘纓 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 大踵 。” 郭璞 注:“其人行,腳根不著地也。”

(6).指邊遠化外之地或化外之人。 南朝 梁 沉約 《齊武帝谥議》:“ 丹徼 、 青丘 之野, 跂踵 、 反舌 之民。” 譚作民 《噩夢》詩:“ 蓐收 凜命舞節旄,挺鉞立斬 蠻蠻 、 獙獙 兼 跂踵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跂踵”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踮起腳跟
    形容急切盼望或仰慕的姿态。例如蘇轼《上執政乞度牒赈濟因修廨宇書》中“日與吏民延頸跂踵”,比喻像大旱盼雲雨般迫切。

  2. 舉足/頃刻
    比喻時間短暫或迅速行動。《南史·張弘策傳》用“跂踵可待”表達局勢即将崩潰的緊迫性。

  3. 企求達到
    指通過努力追求目标,如《南齊書·王僧虔傳》中“庶可跂踵”,表達返璞歸真的願望。


二、神話與傳說

  1. 鳥名
    《山海經·中山經》記載,“跂踵”是一種獨足、豬尾的怪鳥,出現預示瘟疫(“見則其國大疫”)。

  2. 國名
    傳說中位于邊遠地區的古國名,象征化外之地或異域文化。


三、其他引申


建議: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如《山海經》《南齊書》),可查閱原文或權威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跂踵》的意思

《跂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腳上的前後跟部分。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行走時的動作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跂踵》這個詞由部首“足”和“黽”組成。它的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跂踵》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用來描寫人們行走時使用腳後跟着地的狀态。

繁體

《跂踵》的繁體字為「躄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跂踵》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還是與現在相似。

例句

1. 他踩着跂踵小心翼翼地走過了石闆路。

2. 那位舞者的舞姿猶如輕輕跂踵,優雅而動人。

組詞

與《跂踵》相關的組詞有:

1. 跂:指用腳後跟着地行走。

2. 踐踏:指腳下踩踏。

3. 跟:指腳後跟。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跂踵》近義詞相似的詞語為:

1. 踏:指腳踩在地面上行走。

2. 蹬:指用腳後跟着地行走。

與《跂踵》反義詞相反的詞語為:

1. 走:指行走的動作,不特指是否用腳後跟着地。

2. 大步:指大踏步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