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舂米晚上燒火煮飯,形容生活清苦。 金 元好問 《後平湖曲》:“樓上牆頭無一物,暮爨朝舂一生足。”
“暮爨朝舂”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成語由“暮爨”(傍晚燒火做飯)和“朝舂”(清晨舂米)兩部分組成,字面描述從早到晚忙于生計的狀态。多數權威資料(如、3、5、6)指出,它形容生活清苦,需日夜操勞維持基本溫飽。
最早見于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後平湖曲》:“樓上牆頭無一物,暮爨朝舂一生足。”。詩句通過描繪簡樸的生活場景,表達對知足心态的贊許。
個别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引申為“勤勞努力”,但此說法未見于多數權威來源。可能因“日夜勞作”的表象被誤讀,需結合原出處語境理解。
可參考詩句或虛構場景使用,例如:“亂世中百姓暮爨朝舂,隻為求得一餐溫飽。”(引用元好問詩句的化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發音(如“爨”讀cuàn,“舂”讀chōng)或更多例句,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成語辭典。
《暮爨朝舂》是一組四個漢字,意為“夜晚收拾柴火,早晨碾米。”這個詞描繪了古代農村中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景。
《暮爨朝舂》由四個部首組成:
- 暮:日(日字旁)+ 艹(草字頭)
- 爨:火(火字旁)+ 㐅(小字框)+ 并(并字腳)
- 朝:月(月字旁)+ 卯(卯字頭)
- 舂:舟(舟字腳)+ 中(中字邊)+
《暮爨朝舂》是古代詩人杜甫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的一句詩:“暮爨朝舂罷愁眠。”繁體字的寫法為《暮爨朝舂罷愁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些字的形狀和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如“爨”字的繁體字是“爐”,“舂”字的繁體字是“搗”。
這個詞在古代詩句中經常出現,例如:“拂草不驚春睡重,暮爨朝舂罷愁眠。”
《暮爨朝舂》這四個字也能作為其他詞語的部分,例如:“暮暝”、“舂米”等。
《暮爨朝舂》中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近義詞:
- 暮:夜晚、黃昏
- 爨:煮飯、炊火
- 朝:早晨、晨間
- 舂:磨碾、搗碎
《暮爨朝舂》中的每個字也有自己的反義詞:
- 暮:晨、早晨
- 爨:滅火、不煮
- 朝:暮、傍晚
- 舂:整粒、完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