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检验考核。《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 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 宋 司马光 《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
(2).检查考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神口开》:“ 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检勘”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通过审查、调查来查明真相或验证事实。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多例证或历史文献原文,可参考《新唐书》《唐摭言》等古籍记载。
《检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核查、调查、勘察、审查等。
《检勘》这个词的部首是“扌”,即手,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它的总笔画数为10。
《检勘》是一个由简体字组成的词语,其繁体字为「檢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结构有所不同。《检勘》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其字义基本相同。
1. 我们需要对案件进行仔细的检勘,以获取更多的证据。
2. 调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细致的检勘,找到了一些重要线索。
根据《检勘》两个字的意义,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
1. 检查:对事物进行细致地审查、核实。
2. 勘测:对地理、地形、地貌等进行实地勘察和测量。
3. 核对:对照比较,确保符合标准或要求。
与《检勘》相近的词语有:
1. 调查:对某一事物或事件进行详细的了解、询问和取证。
2. 审查:对某一事物或事件进行仔细的查看、审核。
3. 研究:对某一问题或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
与《检勘》相反的词语有:
1. 忽视:不重视、不关心,对某一事物或问题不进行认真处理。
2. 掩盖:故意隐瞒、掩饰事实真相。
3. 疏忽:因为粗心大意而忽视或疏漏某些事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