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行為檢點,生活儉樸。 唐 元稹 《唐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在 振武 時,以檢儉同士卒勞苦,居餘官皆謹慎專至如不及。”
“檢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檢儉”指行為檢點、生活儉樸,強調個人在言行約束和物質生活上的節制。該詞由“檢”(指約束、審查)和“儉”(指節約、勤儉)組合而成,體現内外兼修的自律态度。
最早見于唐代元稹的《唐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在振武時,以檢儉同士卒勞苦,居餘官皆謹慎專至如不及。”。此句描述主人公在振武任職期間,通過檢儉的作風與士兵同甘共苦。
主要綜合漢典、查字典、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并參考唐代文獻用例。關于“勤勞”的擴展解釋可作為補充理解,但需注意語境適用性。
《檢儉》這個詞可以指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即檢讨自己的行為,力求節儉。
從字面上來看,檢指的是檢讨、審視自己,儉指的是節儉、節約。所以,檢儉可以理解為自我反省并努力節省的意向。
将《檢儉》拆分成兩個部分:
〔⺊〕(部首:手)+ 〔儉〕(部首:人,筆畫:10)
繁體字「檢」通常寫作「檢」。
繁體字「儉」保持不變。
據古時候的文字記載,「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具體演變過程較為複雜,考證繁瑣,此處省略。
「儉」字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書寫形态可能有所變化。
1. 他時常自我檢儉,從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資源。
2. 這位老人生活十分檢儉,從不舍得亂花一分錢。
3. 學習檢儉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環節,可以使我們脫離浪費的習慣。
1. 自我檢儉
2. 檢儉追日
3. 檢儉節約
節儉、勤儉、簡樸
揮霍、浪費、奢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