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好書;善本書。《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德 ﹞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2).巧于文章。《漢書·貢禹傳》:“亡義而有財者顯於世,欺謾而善書者尊於朝。”
(3).指擅長書法。《太平禦覽》卷七四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晉中興書》:“ 充 從兄 鹹 亦善書。”《南齊書·王僧虔傳》:“ 太祖 善書,及即位,篤好不已。” 宋 陳師道 《後山叢談》卷一:“善書不擇紙筆,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4).舊謂以因果報應等勸人為善之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我就把這本書奉送,請先生設法代他傳揚出去,比着世上那印送善書的功德還大呢。” 瞿秋白 《論大衆文藝·普洛大衆文藝的現實問題》:“一切寶卷說書小唱……沒有一本不是變相的所謂‘善書’,宣傳那些最惡劣最卑鄙可恥的 中國 禮教和果報觀念。” 姚雪垠 《長夜》二八:“那些留着長發的‘善人們’常常用悲哀的聲音對群衆唱讀‘善書’,警告人們。”
“善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好書或善本書
指珍貴、優質的書籍,尤其指版本精良的古籍。例如《漢書》記載,河間獻王劉德收集民間善書并抄寫保存。
巧于文章
形容文筆出衆,擅長寫作。《漢書·貢禹傳》提到“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即指善于撰寫文章的人。
擅長書法
表示書法造詣高超。如《太平禦覽》記載晉代王鹹“善書”,南朝齊王僧虔也因書法受推崇。
勸善之書
指以因果報應、倫理道德為主題的書籍,類似“心靈雞湯”,通過故事或神示教化民衆。例如明清時期流行的《太上感應篇》等。
作為湖北地方曲種,善書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漢川、仙桃等地。其内容倡導“十大善行”(如孝敬父母、恤孤貧等),表演形式為說唱結合,開場常用“未開言來,淚流滿面”,故俗稱“未開言”。
如需進一步了解曲藝表演形式或具體善書文本,可參考相關地方文化資料。
《善書》一詞是由“善”和“書”組成,表示一本好書或有益的書籍。
《善書》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卩”,其中“口”是偏旁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的字,而“卩”是字部首,表示與印章有關。
《善書》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善”為7畫,而“書”為5畫。
《善書》這個詞的來源來自《周易·系辭》:“夫旀,兆文也;書之以言,言之以書也。”這裡的“文”和“書”都是指寫的東西,其中“書”可以理解為指好書。
《善書》的繁體形式為「善書」。
在古時候,有時候會把《善書》分别寫成「善書」或「善書」,這是古代書法中常見的變體。
1. 這本《善書》讀起來非常有啟發性。
2. 她把那本《善書》當作人生的指南。
3. 我想買一些好書,你有推薦的《善書》嗎?
善心、善行、善良、善意、善舉、善後
好書、有益書、佳作
劣書、爛書、無用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