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卑伏的意思、卑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卑伏的解釋

猶言低聲下氣。 元 馬緻遠 《謝金吾》第四折:“我須是割不斷的緊親屬,因此上熬一片痛苦心腸,忍一點悽惶眼淚,陪一句哀求言語,做殺卑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卑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書面語詞彙,既可表示屈服、順從的被動狀态,亦可表達謙恭自處的主動态度。其釋義與用例在權威辭書及古籍中均有明确記載:

一、基本釋義

  1. 屈服,歸順

    指因處于弱勢地位而被迫服從。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猶俯伏”,《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載:“羣臣卑伏,莫敢幹命”,描述臣子對君命的絕對順從。此義強調因地位或實力懸殊而産生的被動降服。

  2. 謙恭自處

    引申為主動放低姿态以示謙遜。《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此義,例“卑伏以自持”,體現主體自覺收斂鋒芒、保持謙卑的修養态度,與“卑以自牧”的用法相通。

二、詞源與演變

三、權威文獻用例

  1. 史書用例

    《三國志·吳志·賀齊傳》:“令陛下聖化未敷,羣臣卑伏未著”,描述臣子未充分展現恭順之态。

  2. 佛典用例

    《法苑珠林》卷二十:“見諸菩薩皆悉卑伏”,表現修行者對佛法的虔誠敬畏。

四、同義詞辨析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語體,多用于文史哲領域或正式場合。當代使用宜注意語境: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2.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四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
  3. 《法苑珠林校注》,中華書局,2003.

網絡擴展解釋

“卑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低聲下氣”,形容态度謙卑、順從,甚至帶有忍辱或屈從的意味。

  2. 字義分解

    • 卑:包含“地位低下”“謙恭”等義項,如“卑賤”“卑辭”。
    • 伏:本義為“身體前傾或趴下”,引申為“屈服、隱藏”,如“伏案”“蟄伏”。

文學出處

元代馬緻遠在雜劇《謝金吾》第四折中寫道:“我須是割不斷的緊親屬,因此上熬一片痛苦心腸,忍一點悽惶眼淚,陪一句哀求言語,做殺卑伏。”
此處的“卑伏”生動刻畫了角色因親情牽絆而不得不低聲下氣、委曲求全的心理狀态。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客觀壓力(如身份、情感、利益等)被迫表現出謙卑或隱忍的态度,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書面語中,現代口語較少使用。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謝金吾》原文或漢語詞典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呗偈巴金标容冰齒禀分博覽會逋讁才華橫溢愁眉蹙額串子蹙頞到期吊子多事之秋扼吭奪食逢福風飓捬心感性運動高衙革俗聒聒焦焦果驗亨通黃碌即用揩摨犪牛流水遊龍緑鬓紅顔鵬程七德舞切悫清昊清醮清況閃光燈詩案谥寶收購說夢殊形詭狀書種四明狂監塌車帑僇檀煙騰房天倫銅山鉄壁通幽洞靈瞳子威謀維梢窩憋無啓民五熟釜先事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