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y sauce] 用煮熟的豆(如黃豆)及炒熟的小麥粉經過長期發酵,再使之長期浸在鹽水中消化後制成的一種液體調味品
由大豆(或脫脂豆)、小麥、米麸皮等,經發酵加鹽水而制成的調味品。 宋 蘇轼 《格物粗談·韻藉》:“金箋及扇面誤字,以釅醋或醬油用新筆蘸洗,或燈心揩之即去。”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飲馔·蔬食序》:“白煮俟熟,略加醬油;從來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類是也。” 劉半農 《揚鞭集·餓》:“同時擔子上的小火爐,煎着醬油,把香風一陣陣送來,叫他分外的餓了!”
醬油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液态調味品,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醬油以大豆、小麥、麸皮為主要原料,經蒸煮、發酵、鹽水浸泡等工藝制成,具有紅褐色澤和獨特醬香,用于提升菜肴鮮味。其鹹度約為鹽的1/5,如1000克醬油的鹹度相當于200克鹽。
醬油由古代醬類演變而來,周朝已有制醬記載,宋代首次出現“醬油”名稱(見于《山家清供》)。早期用鮮肉腌制,後因大豆成本低且風味相似而普及,并隨佛教傳播至日韓等地。
“醬油”中的“油”并非食用油,而是指發酵後撇取的稀醬汁,與濃稠的“醬”區分。宋代起正式定名,因其液态特性而沿用“油”字。
現代網絡語境中,“醬油”衍生出“不參與、不關心”的含義,如“打醬油”表示與己無關的态度,相關詞彙還有“醬油族”“醬油男”等。
其他信息:2017年起,醬油的官方英文譯名為“Soy Sauce”。
醬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調味品,常用于中餐和東亞料理中。它是由大豆、小麥、鹽和水經過發酵制成的,具有深褐色的外觀和濃郁的醬香味。醬油在烹饪中被廣泛使用,可以增添食物的味道,提升食欲。
醬油的拆分部首是酉(酉字旁),它共有12畫。
醬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一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在繁體字中,醬油的寫法為醬油。
在古代,醬油的寫法是“醤油”,其中“醤”字表示大豆醬,而“油”則是指用來調配的液體。
1. 我喜歡在炒菜中加一點醬油,會更加美味。
2. 他們用醬油腌制肉類,使其更加香甜。
醬油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一些常用的詞語:
1. 醬油瓶:裝醬油的容器。
2. 醬油雞:用醬油腌制的雞肉。
3. 醬油腌料:用作腌制食物的調味品。
1. 生抽:一種淡色的醬油,比較適合炒菜和調味。
2. 老抽:一種顔色較深的醬油,常用來烹饪時增加顔色。
3. 豉油:以豆豉為原料制成的醬油,有着獨特的風味。
1. 白糖:一種由甘蔗或甜菜根提取的甜味固體,與醬油相反。
2. 醋:一種具有酸味的調味品,與醬油味道不同。
3. 料酒:一種用于料理烹饪的酒類調味品,與醬油作用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