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堂的意思、文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堂的解釋

傳統戲腳色行當“龍套”的别稱。着文裝,于将帥升堂時站堂。京劇《取南郡》第一場:“四文堂引 孔明 、 劉備 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堂(wén tá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與字源

  1. 字形結構

    “文”指文字、禮樂;“堂”指殿堂、場所。合指與禮樂教化相關的場所,多見于古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核心釋義

    特指古代舉行禮儀、講學或科舉考試的場所,如書院、學宮等。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二、引申與文化内涵

  1. 禮教象征

    引申為承載文化傳承的莊嚴空間,如孔廟、祠堂等祭祀建築。

    :《後漢書·祭祀志》載“立文堂以奉先聖”,指祭祀孔子的場所。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2. 科舉關聯

    明清時期部分地方稱科舉考場為“文堂”,凸顯其選拔文才的功能。

    來源:《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三、現代使用與辨析

  1. 當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偶見于曆史文化論述或地名(如安徽泾縣“文堂村”)。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

  2. 常見誤辨

    需區别于“文廟”(專祀孔子)、“學堂”(教學機構),“文堂”更強調禮儀性與儀式空間。

    來源:《中國古代建築辭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年。


引用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商務印書館, 2012.
  2. 何九盈等. 《辭源》(第三版)[M]. 商務印書館, 2015.
  3. 範晔. 《後漢書》[M]. 中華書局, 1965.
  4. 劉海峰.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5. 崔乃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02.
  6. 劉叙傑. 《中國古代建築辭典》[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文堂”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解釋如下:

一、傳統戲劇術語

指戲曲中的“龍套”角色,屬次要演員群體。這類角色身着文官服飾,在将帥升堂、官員議事等場景中列隊站堂,烘托主戲氛圍。例如京劇《取南郡》中有“四文堂引孔明、劉備上”的舞台描述。

二、文學修辭引申

形容文章或演講具有莊重文采,如“文堂之風”比喻内容堂堂正正且辭藻華美。此義源自古代官府供文人閱覽書籍、交流思想的堂屋,後演化為對文采的贊美。

三、其他相關用法

  1. 日本器物堂號:如龍文堂、龜文堂等老鐵壺堂號,屬同名異義現象;
  2. 人名寓意:作名字時,“文”指文化修養,“堂”象征端正品格,組合寓意文雅正直。

提示:以上解析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如需查看具體例句或擴展資料,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傲戾巴拿馬城不死牛唱揚炒團超詣齒朝之士創利蠢騃從居從良粗糧麤衣粝食大吹法螺邸城多倍體風狂忿痛廣西官役歸遯好聞呵腰闳辯厚臉黃戚灰敗火絨緝報榘矱口面礧砢連姻留顔録牒謬然木腳道遷隸竊盜清正廉潔邱阿人工授精熔渣若榴燒餅申辯沈匿書券塌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童髦同心共濟土老帽物各有主五趣無術下交限牒遐音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