簜節的意思、簜節的詳細解釋
簜節的解釋
竹節。猶竹符,古代信使持其半以驗證。 清 趙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揚州喜贈》詩:“簜節掄才半天下,新陰桃李多豪英。” 清 趙翼 《盧抱經重逢入泮》詩之四:“簜節榮持為星使,老曳笻枝作地仙。”
詞語分解
- 簜的解釋 簜 à 大竹。 笙箫之類的樂器。 古代使者盛符節的竹函。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簜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讀音與基本含義
- 讀音:dàng jié(拼音标注)。
- 本義:指竹節,後引申為古代信物“竹符”的組成部分。古代信使執行任務時,會将竹符一分為二,雙方各持一半作為身份驗證的憑證。
2.曆史用途
- 信物功能:類似“虎符”的作用,用于傳遞重要信息或執行公務時的身份核驗,确保信息傳遞的安全性。
3.文學例證
- 清代趙翼的詩句中多次使用該詞,如“簜節掄才半天下”“簜節榮持為星使”,均以“簜節”代指官員的職責或身份象征。
4.易混淆詞辨析
- 缛節(rù jié):指繁瑣的禮節,如“辦事要避免繁文缛節”。
- 嫠節(lí jié):指寡婦堅守的名節,如《元史》中“保全嫠節”的記載。
“簜節”屬于較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詩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化背景,可參考古代典章制度或趙翼的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簜節是一個漢字詞彙,具有多個含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竹)和言,共有11個筆畫。簜節的源自于古代文字,是由簜和節兩個字組成。在繁體中,簜節的寫法與簡體相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簜字的形狀較為複雜,由竹子的形狀和言字構成。以下是一些關于簜節的例句:
1. 簜節不一,人情世故無法捉摸。
2. 在慶祝活動中,簜節的布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些與簜節相關的組詞包括:簜節不一、整簜節理、簜節有序。近義詞可以考慮使用類似的詞彙,如:竹節、言簜等。簜節的反義詞暫時無法提供具體例子,但可以根據具體情境來選擇相應的反義詞。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