簜節的意思、簜節的詳細解釋
簜節的解釋
竹節。猶竹符,古代信使持其半以驗證。 清 趙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揚州喜贈》詩:“簜節掄才半天下,新陰桃李多豪英。” 清 趙翼 《盧抱經重逢入泮》詩之四:“簜節榮持為星使,老曳笻枝作地仙。”
詞語分解
- 簜的解釋 簜 à 大竹。 笙箫之類的樂器。 古代使者盛符節的竹函。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專業解析
簜節的漢語詞典釋義
簜節(拼音:dàng jié)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簜”與“節”二字組成,需分釋後合解:
-
簜(dàng)
- 本義:指大竹,特指竹名。《說文解字·竹部》載:“簜,大竹也。”
- 引申義:因竹材質地堅韌,古代常用于制作符節、禮器等重要信物。
-
節(jié)
- 本義:竹節,引申為符節(古代使者所持的憑證)。《周禮·地官·掌節》注:“節,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
- 引申義:象征權力、信守或禮儀規範。
-
簜節合義
- 字面:以竹制成的符節。
- 典出:《周禮·秋官·小行人》載:“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為之。”其中“管節”或作“簜節”,為竹制通行憑證。
- 象征意義:代表使者的身份與使命,兼具權威性與禮儀性。
權威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釋“簜”為竹類,奠定字形字義基礎(無公開電子版鍊接,可查中華書局影印本)。
-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詳述“六節”制度,明确竹制符節用途(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周禮》原文庫)。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綜合曆代文獻,收錄“簜節”詞條并釋為“竹制的符節”(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
提示: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或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核查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簜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讀音與基本含義
- 讀音:dàng jié(拼音标注)。
- 本義:指竹節,後引申為古代信物“竹符”的組成部分。古代信使執行任務時,會将竹符一分為二,雙方各持一半作為身份驗證的憑證。
2.曆史用途
- 信物功能:類似“虎符”的作用,用于傳遞重要信息或執行公務時的身份核驗,确保信息傳遞的安全性。
3.文學例證
- 清代趙翼的詩句中多次使用該詞,如“簜節掄才半天下”“簜節榮持為星使”,均以“簜節”代指官員的職責或身份象征。
4.易混淆詞辨析
- 缛節(rù jié):指繁瑣的禮節,如“辦事要避免繁文缛節”。
- 嫠節(lí jié):指寡婦堅守的名節,如《元史》中“保全嫠節”的記載。
“簜節”屬于較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詩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化背景,可參考古代典章制度或趙翼的詩集。
别人正在浏覽...
表的柴告差誤陳力就列熾發大吃八喝點照短李獨苗匪存馮德英鳳腦香崗位閤下橫河劃子皇祜謊花戶告人曉矯潔甲胄解竄箕服踦戶襟情棘下生看頭廉勇靈獸戾彊落實蘆簰漫條斯理銘志民籍末品蜱蜉戴盆平肅堡堠青田大鶴天青軒紉箴入刼三大差别沙毛錢食羹逝魄飾僞獸穴率真説文四嶽瑣務台官特銀跳戰握綱提領無忝鄉樓協律謝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