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聽憑命運擺布,不作主觀努力。《孔叢子·鹗賦》:“禍福無門,唯人所求,聽天任命,慎厥所脩。”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屈伸默語,聽天任命;窮通得失,委之自然。”《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老爺又是位循規蹈矩聽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隻得呈報銷假投供。” 魯迅 《華蓋集·通訊》附 徐炳昶 《緻魯迅的信》:“惰性表現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聽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我們學道之人聽天委命,不可怕死。”
“聽天任命”是一個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意為聽憑命運擺布,不作主觀努力,帶有消極接受現實的色彩。核心在于“被動接受”而非主動争取,常用來形容人面對困境時放棄努力的态度。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孔叢子·鹗賦》:“禍福無門,唯人所求,聽天任命,慎厥所修。”。後世文獻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清代《兒女英雄傳》均沿用此意,魯迅在《華蓋集》中也引用該詞批判惰性。
3. 用法特點
4. 例句參考
提示:使用該成語時需注意語境,因其隱含消極色彩,多用于描述被動态度或批判缺乏行動力的情況。
聽天任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順從天意,接受命運的安排。它由漢字組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其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聽(耳)+天(一)+任(人)+命(口)
筆畫:聽(7畫)+天(4畫)+任(4畫)+命(8畫)
這個成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易》中的一句話:“命者,吉兇之主也,人之所以聚為社稷也,故人有欲生而無離命者,若引矢而與之俱。聽天則命,吉兇有常,人主之至也。”可見,早在古代,人們就認識到命運與天命的聯繫,形成了“聽天任命”的觀念。
《簡明常用繁體字字典》中将“聽天任命”繁體字寫作“聽天任命”,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有變化,例如“聽”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耳+斤”,而“天”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大+小人”,“任”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人+心”,“命”字則是“口+四”。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變化。
1. 面對困難,我們應該聽天任命,不要過分抗拒。
2. 他在事業上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他選擇了聽天任命,堅持不懈。
聽命、任命、任意、聽從、任性、天命
順應天命、順從命運、順其自然、接受命運、聽天由命
抗命、違抗命運、逆天而行、逆來順受、拒絕命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