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焦蒿的意思、焦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焦蒿的解釋

枯槁;憔悴。 明 袁宏道 《與龔惟長先生書》:“求名隻為一生官位,然焦蒿已甚,縱位至台鼎,名加 孔 墨 ,所樂無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焦蒿”為漢語古語詞,最早見于《淮南子·覽冥訓》“草木焦蒿,鷹隼搏鸷”的記載,指植物因幹旱或高溫而呈現的幹枯狀态。其詞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本義

    “焦”指物體受熱失去水分而枯黃,“蒿”指蒿類草本植物,二字組合後描述植物受火烤或暴曬後的凋萎現象。該用法在古籍中常與自然災異關聯,如《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旱災時提到“田疇焦蒿,民無所食”。

  2. 引申義

    擴展為形容事物衰敗消亡的态勢,明代《本草綱目·草部》引述藥材保存方法時強調“若貯之失宜,則藥性焦蒿”,此處喻指藥材因保存不當失去活性。

  3. 特殊語境

    部分方言中保留特殊用法,清代《越諺》記載紹興地區将作物歉收稱為“焦蒿年景”,體現地域文化中的農耕經驗傳承。

詞義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8卷102頁、《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1993年版)植物部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焦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形容詞性含義(常見于詞典解釋) 指事物或人的狀态呈現枯槁、憔悴之意。其中:

二、名詞性含義(見于特定文本描述) 指一種生長于山坡的蒿草植物,特征包括:

  1. 介于木本與草本之間,生長周期短,幹枯迅速;
  2. 莖稈細(不超過筷子粗),高約30-60厘米;
  3. 葉片窄小含油性,開藍紫色小花;
  4. 常被用作引火材料,因易點燃而得名。

補充說明:形容詞性用法多見于古籍或文學表達(如明代袁宏道《與龔惟長先生書》中的“焦蒿已甚”),而名詞性描述可能為地方性植物俗稱,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僧秪劫白幍比校不肯不悉采石場藏怒宿怨沖激玉詞友黨庇調體獨自箇反間發飄鳳屏負鐵負俎河北楊賀雪衁池晦澀枷鐐精克金鋪克堪可什麼匡攘枯槁客勞罷老參厲世摩鈍裡塾旒冕牛下歌翹足引領清堅栖鳥于泉侵誣饒奢三江七澤善卷煞手锏舌邊音身無擇行石盤壽具說智戍轉瑣辭聽話庭玉頹顔吞筆未焚徙薪惟命是從無稽武尾鄉胥鮮民孝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