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刻的意思、感刻的詳細解釋
感刻的解釋
感激之情,銘刻于心。 宋 蘇轼 《與張元明書》之四:“遠辱專人惠書,輔以藥物,極濟所乏,衰疾有賴矣。感刻!感刻!” 明 李贽 《複夏道甫書》:“公何念我之甚也!感刻!感刻!” 明 屠隆 《綵毫記·難中相會》:“妾夫荷君活命之恩,我母子不勝感刻。”
詞語分解
- 感的解釋 感 ǎ 覺出:感觸。感覺。感性。感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感動。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網絡擴展解釋
“感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表達,其核心含義是“感激之情銘刻于心”。具體解析如下:
字義拆解
- 感:指情感上的觸動,引申為感激、感謝。如《說文解字》中“感,動人心也”。
- 刻:原指雕刻,此處比喻将情感深刻銘記,如“刻骨銘心”。
出處與用法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的《與張元明書》:“遠辱專人惠書……感刻!感刻!”(),表達對友人贈藥解困的深切感激。
- 典型語境:多用于受助後表達謝意,強調情感之深重。如明代李贽《複夏道甫書》中“公何念我之甚也!感刻!感刻!”()。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感激涕零、銘感五内、感恩戴德。
- 關聯詞:常見于古代書信或文雅表達,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感刻”通過“感”與“刻”的意象疊加,生動傳遞了情感之深切與記憶之持久,適用于對重大恩惠的鄭重緻謝。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感刻(gǎn kè)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有着多重含義和使用方式。我們來看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感刻這個詞由“心”字的下面是“手”字,表示感觸、記錄、銘記等含義。心字是指人的心髒,手字則指手部。根據這個拆分,我們可以得出該詞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8。
來源:
感刻一詞的來源比較常見,它常用于表達對于某種體驗、感受的記錄。這種記錄可以是文字、圖片、音樂等各種形式。
繁體:
在繁體字中,感刻這個詞的寫法基本保留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感刻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主要區别可能在于字體的變化。
例句:
1.他用心靈感刻下了自己的旅行日記。
2.她的畫筆将美麗的風景感刻在了紙上。
組詞:
感動、感悟、刻印、銘刻、感慨等。
近義詞:
感受、體驗、記錄、記載、印象等。
反義詞:
忘記、淡忘、遺忘、忽略、無動于衷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