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政府對于向國家交售某些重要農副産品的社隊和個人實行額外供應一定數量統銷商品的鼓勵辦法。《1982年中國百科年鑒》:“為了解決好棉、糖産區的糧食問題,調動農民增産棉、糖的積極性,*********決定,從1981年起,對棉、糖集中産區實行棉糖、糖糧挂鈎獎售政策。”
“奬售”是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一項政策術語,指政府通過物質獎勵鼓勵特定農副産品交售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奬售”讀作jiǎng shòu,由“獎勵”和“銷售”組合而成,意為通過獎勵機制促進銷售。其核心是政府向交售重要農副産品(如棉花、糖等)的集體(如公社、生産隊)或個人額外供應統銷商品(如糧食、化肥等)。
政策背景
20世紀60-80年代,為緩解糧食與工業原料作物的供需矛盾,政府針對棉、糖等經濟作物産區推行該政策,例如1981年國務院規定對棉糖産區實行“棉糧挂鈎”“糖糧挂鈎”,交售棉花或糖可換取更多糧食指标。
獎勵形式
根據交售量按比例發放緊俏物資,如糧食、布票、工業品等。例如:每交售100斤棉花,可額外獲得一定數量的糧食配額。
隨着市場經濟改革推進,20世紀90年代後“奬售”逐漸被價格補貼、市場化收購等替代,成為特定曆史階段的産物。
注:如需了解具體年份的獎售标準或地區案例,可參考《中國百科年鑒》等史料來源。
《奬售》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宣傳銷售”。這個詞通常用在商業領域,指的是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來推廣和銷售産品或服務。
《奬售》的部首是“女”和“手”,部首為“女”表示與女性有關,部首為“手”表示與動作和操作有關。
《奬售》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奬售》這個詞最早來源于繁體字“獎售”。在簡化字中,将“獎”字的“日”部分改為“女”,形成了“奬”字。
在古代漢字中,沒有“奬售”這個詞彙。不過,“獎”字的原始形态為“畺”,表示勇敢,無畏,而“售”則為唐代加指事符號“兒”,表示人的形象。
1. 公司今年加大了對産品的奬售力度,銷量有了顯著增長。
2. 這個廣告宣傳的方式很獨特,對産品的奬售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組詞:促銷、招商、廣告、推銷
近義詞:銷售、推廣、市場營銷
反義詞:購買、消費、支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