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斂的意思、科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斂的解釋

[levy] 湊集或搜刮錢財

科斂錢糧

科斂丁口(向百姓攤派費用。科斂,按規定條文攤派,聚斂,科,規定條文,名詞作狀語。丁口,人口,指百姓。)——《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1).猶科派。《新唐書·裴耀卿傳》:“會天子東巡, 耀卿 置三梁十驛,科斂均省,為東州知頓最。” 宋 蘇洵 《重遠》:“方今賦取日重,科斂日煩。”《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於是拜 羅平 為軍師,招集兵馬,又於民間科斂,以充糧餉。”

(2).湊份子。湊集由衆人負擔的錢物。《水浒傳》第十二回:“ 天漢州橋 那幾個大戶科斂些銀兩錢物,等候 楊志 到來。”《水浒傳》第三三回:“且説這 清風寨 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科斂錢物,去土地大王廟前紥縛起一座小鰲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斂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按條例或慣例征收賦稅、攤派費用,但常隱含強制性、盤剝性的負面色彩。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依據:


一、基本釋義

  1. 按例征收賦稅

    指官府依據條例或慣例向民衆征收錢糧賦稅。此義項強調征收行為的“合規性”,但實際執行中常演變為苛捐雜稅。

    例證: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8卷第5頁釋義:“謂按條例或慣例征收賦稅。”

    《聊齋志異·促織》:“裡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

  2. 橫征暴斂(引申義)

    因征收過程常伴隨官吏盤剝,該詞漸衍生“強行攤派、搜刮民財”之意,帶有批判性。

    例證:

    《儒林外史》第一回:“朝廷議罪,連累我科斂銀子。”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中國最權威的漢語工具書之一,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收錄古漢語詞條釋義詳實。

    ▶ 鍊接:漢語大詞典數據庫(需訂閱訪問)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第894頁明确标注:“科斂,按例征收賦稅;泛指攤派勒索。”

  3. 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

    收錄明清小說用例,佐證該詞的語義演變及使用場景。

    ▶ 來源: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


四、古籍經典用例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線上鍊接,釋義及用例均引自紙質權威辭書,數字資源可參考國家語委語料庫及專業詞典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科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ē liǎn,主要含義為按條文規定向百姓攤派或搜刮錢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詞源與用法

3.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4.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科斂”是古代社會常見的財政行為,既包含官方稅收,也涉及民間集資,需通過具體文獻判斷其性質。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元史》《水浒傳》等典籍或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鹭纕唇齒之邦點紙節雕蟲刻篆雕人堕負反初防遏凡流佛氏共敝共國耗涸合包黃克誠話中帶刺講禮樫鳥交涉節要赆儀窘狹妓師九天女九月九巨賈考卷阃命老蠢籠子邁衆門階戶席謀首歐吐辟盟謙裕前資官樵樓敲鑼放砲邛遇阮琴乳子閃挫沙碛世不曾事頭時物蜀客順風使船碩生汰除擡駕貪贜壞法天禍望望頑心文字癖巫蠱仙教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