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講目的意思、講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講目的解釋

議論品評。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效難》:“好説是非則以為臧否,講目成名則以為人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講”字“目的”義項的漢語詞典釋義

在漢語詞典中,“講”字确實存在表示“講求”“謀求”“注重”的含義,這與“目的”的概念緊密相關,指有意識地追求或緻力于達到某個目标。這一義項主要出現在古代漢語或特定書面語境中。以下是權威辭書的解釋: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釋義:“講”有“講求;謀求”之意。例如:“講信修睦”(謀求誠信,緻力和睦)。
    • 來源:該釋義基于對古代文獻用例的歸納,如《禮記·禮運》:“講信修睦。” 孔穎達疏:“講,猶談也,謂談說誠信之事,修習和睦之道。”此處“講”即指謀求、踐行。
    • 引用參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1986). 漢語大詞典.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卷11,頁 53)。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釋義:“講”可釋為“講求;重視”。例如:“講武”(講習武事,重視軍事)。
    • 來源:此釋義源于對先秦兩漢典籍的考察,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征其辭。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執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後用之。出穀戍,釋宋圍,一戰而霸,文之教也。”其中雖未直接出現“講”字,但“教其民”、“務利民”、“示之信”、“示之禮”等行為,皆體現了“講求”治國安邦之目的。
    • 引用參考: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1998). 古代漢語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頁 740)。
  3.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 釋義:“講”有“習;講求”之意。例如:“講事”(習武、練兵之事)。
    • 來源:此釋義追溯至《國語·周語上》:“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韋昭注:“講,習也。”意指在農閑時講習武事,目的在備戰。
    • 引用參考: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1979). 辭源(修訂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 (頁 2960)。

總結核心含義: 當“講”字表示“目的”時,其核心含義是有意識地追求、謀求、注重或緻力于實現某個目标、原則或狀态。它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帶有明确意圖的行為或态度,而非簡單的“說話”。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如“說”義常用,但在成語(如“講信修睦”)或特定書面表達中仍有保留,體現了行為背後的深層意圖或目标導向。

網絡擴展解釋

“講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但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差異:

一、傳統釋義(議論品評)

  1. 核心含義
    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議論、品評,帶有分析評價的性質。該釋義源自三國時期劉劭的《人物志·效難》,例句為:“好説是非則以為臧否,講目成名則以為人物。”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對人物才能、品行的讨論,例如選拔人才時的評議(“講目成名”指通過品評使人獲得名聲)。


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講究細節,追求完美”的含義,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記載,可能是對“講”和“目”二字的字面拆解(“講”指講究,“目”指條目細節)。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傳統釋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中關于“講目”的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黪擺架子報命卑人弊孔伯姑才吏鬯酒朝涉摛翰待客待臈東轉西轉飛熟趕羊根撥過屠門而大嚼果證含有猴頭菇嘉朋解寒介意金槽具君拘賣懼色拘幽渴望梅礦璞悃款狼貪虎視攏總呂公茭磨旗某物孽星紐帶欽喻邛竹山鵲乳阙庭日用審見書味咝咝聲送節索逋壇谕缇彀同國土藏推誠退谷王道忘魂委成威慴蠍子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