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搖旗;揮動旗幟。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道旗’。”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三折:“劊子做磨旗科雲:怎麼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
(2).軍旗。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淮警》:“撥轉磨旗峯,促緊先鋒。千兵擺列,萬馬奔沖。” 清 洪昇 《長生殿·剿寇》:“磨旗慘,戰鼓哀。奮勇先登,振威奪帥。”
“磨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揮動旗幟(動詞)
指搖動或揮舞旗幟的動作,常見于軍事或儀式場景。例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道旗’。”
軍旗(名詞)
亦可直接指代軍隊的旗幟。如明代湯顯祖《牡丹亭》提到:“撥轉磨旗峯,促緊先鋒。”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東京夢華錄》《牡丹亭》等古籍原文或相關注釋。
《磨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在一個磨盤上磨旗,表示旗幟經過長時間的磨砺和鍛煉,變得更加堅韌和有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磨》的部首是石(altogether)石字邊數:7
《旗》的部首是方(altogether)方字邊數:4
《磨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事文化。在戰争時期,士兵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戰鬥來提升戰鬥能力,就像是在磨盤上磨旗一樣,使旗幟愈發堅挺、不可動搖。
《磨旗》的繁體形式是「磨旗」,與簡體一緻。
此詞源自古代,所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1. 勤奮學習是磨旗的過程,隻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好成績。
2. 團隊需要經過不斷的磨旗,才能提升合作效率和戰鬥力。
組詞:磨砺、戰旗、旗幟、鍛煉
近義詞:磨煉、磨砂、冶煉
反義詞:磨殺、縱旗、摧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