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墊陌的意思、墊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墊陌的解釋

唐 代貨币制度的一種變通措施。從一缗中抽除若幹錢仍作一缗計算,以此彌補國家的財用不足。一缗即一貫,足數是千錢。陌,指百錢。從缗推算至百,百錢中抽除若幹仍作百錢計算,叫“墊陌”,又稱“除陌”。《新唐書·食貨志四》:“經費屈竭, 皇甫鎛 建議,内外用錢每緡墊二十外,復抽五十送度支以贍軍……尋以用錢墊陌不一,詔從俗所宜,内外給用,每緡墊八十。” 宋 程大昌 《考古編·缗錢省陌》:“ 元和 十二年,民間墊陌有至七十者。”按,墊陌的實際數,各時期不同。如 元慶 元年九月敕,以九百二十文為一貫,每陌合九十二文。 天祐 二年四月敕,以八百五十文為一貫,每陌合八十五文。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泉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墊陌”是唐代貨币制度中的一項變通措施,主要用于彌補國家財政不足。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墊陌”又稱“除陌”,指在貨币流通時,官方從一缗(即一貫,足數為1000文)中抽除若幹錢,但仍按原數額計算使用。例如:一貫錢實際支付時可能隻給920文,但賬面上仍計為1000文,以此緩解財政壓力。

具體運作

  1. 單位計算

    • “陌”指百錢(100文),“缗”指千錢(1000文)。
    • 實際操作中,從每缗中扣除一定比例的錢(如80文或150文),但賬目仍以整缗或整陌計算。
  2. 曆史背景

    • 唐代中後期因軍費開支增加,財政緊張,皇甫镈等官員建議通過“墊陌”調整貨币實際價值。
    • 不同時期扣除比例不同:元和元年每陌扣至92文,天祐二年每陌扣至85文。

影響與争議

此措施雖短期内緩解了財政壓力,但也導緻民間交易混亂,甚至出現“用錢墊陌不一”的現象,朝廷不得不“诏從俗所宜”以平息矛盾。

其他說法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墊陌”解釋為“填補道路坑窪以輔助他人”,此意與曆史文獻中的經濟術語無直接關聯,可能為詞義演變或誤植,需結合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貨币制度,可參考《新唐書·食貨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墊陌(diàn m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在田間地頭的小路或田地間的夾縫中墊起土塊。該詞由兩個部首構成,其中“墊”部的拆分部首是“土”,而“陌”部的拆分部首是“阝”。根據筆畫計數,整個詞語共有12畫。 墊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在那個時期,農民為了種植作物,需要對田地進行整理和保護。當田地之間形成小路或夾縫時,農民會使用土塊進行墊高,以防止水流侵蝕和土地滑坡。因此,墊陌一詞便由此而來。 雖然《墊陌》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相同,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的簡化改革已經對這個詞進行了簡化。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墊的繁體字是「墊」,陌的繁體字是「陌」。 以下是一些關于墊陌的例句: 1. 農民們用土塊墊陌來保護田地不受水流侵蝕。 2. 在鄉村裡,你可以看到許多墊陌的田地,形成了美麗的田園風光。 3. 墊陌的技巧需要農民們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 可以根據需要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1. 田地 2. 土塊 3. 水流 4. 保護 墊陌的近義詞可以包括: 1. 墊土 2. 堵溝 反義詞可能是: 1. 沖刷 2. 塌陷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