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陡峭的岩石上滾下來的一種技巧。 清 戴名世 《紀紅苗事》:“男女行步皆趫捷如飛,奔馬不能及,棘刺毒螫不能傷。其曰滾巖者,人人皆習,懸崖峭壁,人不能攀躋,但斂手足,縮身如蝟,一呼吸間,已從巔而下,一無損傷。”
關于“滾岩”的詞義解釋,綜合不同來源可歸納為兩種含義:
指一種從陡峭岩石上滾落的生存技巧,常見于曆史文獻記載。清代戴名世《紀紅苗事》描述為:苗族人通過“縮身如蝟”的動作,在懸崖峭壁間快速滾落卻毫發無傷。具體表現為:
形容局勢如滾動的巨石般嚴峻且不可控,多用于比喻戰争、經濟等複雜危機。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詞典,權威文獻中未見相關用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描述曆史技藝或野外生存,則取第一種解釋;若用于比喻性表達,需注意該用法尚未被權威辭書廣泛收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