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踵的意思、繼踵的詳細解釋
繼踵的解釋
(1).接踵,前後相接。《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論》:“及二人羈旅入 秦 ,繼踵取卿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 唐 胡曾 《詠史詩·五湖》:“不知 範蠡 乘舟後,更有功臣繼踵無?”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叙畫》:“如 李成 、 關仝 、 範寬 、 董源 之迹, 徐熙 、 黃筌 、 居寀 之蹤,前不籍師資,後無復繼踵者。” ********* 《冬夜評論一》:“他們喊道:‘詩壇空氣太沉寂了!’于是《冬夜》、《草兒》、《湖畔》、《蕙的風》、《雪朝》繼踵而出。”
(2).形容人多。《晏子春秋·雜下九》:“ 臨淄 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唐 皇甫湜 《編年紀傳論》:“自 漢 至今,代以更八,年幾歷千,其間賢人摩肩,史臣繼踵。”
詞語分解
- 繼的解釋 繼 (繼) ì 連續,接着:繼續。繼任。繼承。繼武(足迹前後相接,喻後人接續前人的事業)。繼往開來。前仆後繼。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踵的解釋 踵 ǒ 腳後跟:舉踵。接踵而至。 走到:踵見(常去相見)。踵謝。踵門相告。 追隨,繼承:踵繼。踵武(跟着别人的腳印走,喻繼承前人的事業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華(指繼承前人的事業并更加發展)。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繼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踵”指腳後跟,“繼踵”字面意為“腳跟着腳”,即前後相接,強調連續性。
-
引申義
- 形容事物接連不斷:如人才、事件等連續出現,例如“儒雅繼踵,殊采可觀”(《文心雕龍·奏啟》)。
- 形容人多擁擠:常與“比肩”連用為成語“比肩繼踵”,如“臨淄三百闾,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晏子春秋》)。
二、用法與示例
-
文學典籍中的用例
- 《史記》提到“及二人羁旅入秦,繼踵取卿相”,指範雎、蔡澤接連成為秦國重臣。
- 劉勰《文心雕龍》中“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形容文學作品接連湧現。
-
現代造句
- 形容人多:“農博會上,人山人海,比肩繼踵”。
- 描述事物連續性:“史臣繼踵”指史官代代相承。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接踵而至、絡繹不絕。
- 反義詞:斷斷續續、寥寥無幾。
- 成語擴展:“繼踵而至”指接連不斷到來,如“遊客繼踵而至,景區人潮湧動”。
四、總結
“繼踵”既可描述時間或空間上的連續性(如人才輩出、事件頻發),也可具象化表達人群密集的場景。其用法兼具文學性與口語性,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成語表達。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史記》《晏子春秋》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繼踵:該詞指的是事物相隨或接連不斷地出現或發生。下面是對該詞的詳細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繼踵》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即“纟”和“足”,分别表示纖維和腳。它由11個筆畫構成。
來源:《繼踵》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草蟲》中。“繼”指接連不斷,“踵”指腳後跟。這個詞通過比喻描繪了草蟲忽隱忽現的形态,也引申為事物相繼、接連不斷地發生。
繁體:在繁體字中,“繼”和“踵”的書寫形式分别是“繼”和“踵”。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該詞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仍然是由兩個部首組成。
例句:1. 這兩件事情繼踵而來,讓我手忙腳亂。2. 在經曆了連續的挫折後,成功終于繼踵而至。
組詞:繼續、繼承、踵事增華、繼往開來
近義詞:接踵而至
反義詞:間隔、中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