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葭灰的意思、葭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葭灰的解釋

葭莩之灰。古人燒葦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後漢書·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曆而候之。氣至者灰動。” 宋 蘇轼 《内中禦侍已下賀皇太後冬至詞語》:“伏以候氣葭灰,喜律筒之已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宗滌樓觀察詩》:“如此江山入泝洄,頓從黍谷動葭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葭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天文曆法及節氣測算相關。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葭灰指古代候氣法中使用蘆葦膜燒成的灰燼,用于測定節氣變化。

從文化實踐角度,葭灰主要應用于古代"候氣法":将十二律管置于密室,管内填充葭莩之灰。當節氣轉換時,相應律管内的灰燼會因地氣上升而飛揚。《後漢書·律曆志》記載:"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台,用竹律六十"(中華書局版《後漢書》卷十三),印證了這種天文觀測手段的嚴謹性。

在文學意象層面,葭灰常作為時間更疊的象征。唐代溫庭筠《感舊陳情》中"草堂苔點點,葭浦灰飏飊"(《全唐詩》卷五百七十八),即以葭灰飛揚暗喻季節變遷。宋代《夢溪筆談》更明确指出:"冬至日當一線之候,葭灰飛,黃鐘動"(上海古籍出版社《夢溪筆談校證》卷七),将物理現象與曆法節點緊密結合。

現代漢語研究中,葭灰被定義為古代天文儀器的重要構成元素。據《中國古代科技史辭典》記載,這種以物候測節氣的方法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其精确度可達±3日以内,展現了古代天文觀測的技術水平(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葭灰”是古代中國用于氣候占測的特殊物質,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葭灰”指蘆葦内膜(葭莩)燒成的灰燼。古人将這種灰置于十二律管中,通過觀察灰燼的飛動來判定節氣變化。例如《後漢書·律曆志》記載,當特定節氣到來時,對應律管中的葭灰會受地氣上升影響而飛揚。

二、曆史應用

  1. 候氣法原理
    在密閉房間内設置三層結構,按方位擺放十二律管,管内放置葭灰。當節氣轉換時,地氣上升會使對應律管中的灰燼散動,以此判斷節氣是否應驗。

  2. 文獻記載
    宋代蘇轼《内中禦侍已下賀皇太後冬至詞語》有“候氣葭灰,喜律筒之已應”的描述,清代《幼學瓊林》也記載“冬至到而葭灰飛”,說明該習俗沿用千年。

三、特殊說明

個别低權威資料(如)提及“比喻貧窮”的引申義,但主流文獻均未采用此解釋,建議以氣候占測的核心含義為準。

如需查看完整古籍記載,可參考《後漢書·律曆志》或《幼學瓊林》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犴狴白金龜龍白素包月抱枝拾葉傧畔勃厲潺淙馳魂奪魄穿夜出貸春風楚岫荅剌刀戟放卻返光防小呋喃腐衣合湯鹄鳴山呼天籲地江界解析幾何就讀距路聚乙烯醇克亂袴管攔腰烈風理會臨財鹿脯瞞隱藐姑射木杮内傳輾顧秾芳泡沫塑料劈叉輕僞窮兇極虐人紀日月沈煙石流霜鏡霜葩樹杈遂乃瑣心碳酸鈉退槽王尊馭晼晼位能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