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枝拾葉的意思、抱枝拾葉的詳細解釋
抱枝拾葉的解釋
猶言舍本逐末。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奚事抱枝拾葉,徒金鐵國會立憲之雲乎?”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葉的解釋 葉 (葉) è 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樹葉。菜葉。葉子。葉落歸根。一葉知秋。一葉蔽目(喻目光短淺,常被眼前細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遠處、大處。亦稱“一葉障目”)。 像葉子的:鐵葉。百葉窗。 同“頁”。 世
網絡擴展解釋
“抱枝拾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ào zhī shí yè,其核心含義是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詳細解釋:
-
字面拆分
由“抱”“枝”“拾”“葉”四字組成:
- 抱:緊握、執着;
- 枝:樹枝,象征瑣碎小事;
- 拾:撿取;
- 葉:樹葉,象征表面或次要事物。
整體形象化地描述“執着于細枝末節而忽略核心問題”。
-
引申含義
強調過度關注次要或表面事物,導緻忽視本質或關鍵目标。例如,工作中過度糾結格式而忽略内容質量,即為此類行為。
-
出處與用法
出自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奚事抱枝拾葉,徒金鐵國會立憲之雲乎?”
多用于批評本末倒置的行為,適用于學術、管理、日常生活等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 反義詞:提綱挈領、主次分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語境,可參考魯迅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枝拾葉(bào zhī shí y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勉力尋找、收集零散的知識、碎片的信息。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抱”字是由手和背部構成,表示擁抱;“枝”字是由木和支構成,表示樹枝;“拾”字由手和弋構成,表示撿拾;“葉”字是由草和業構成,表示樹葉。
這個成語源自于《論語·衛靈公》,原義是孔子傳授學問如何獲得更多的學識。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比較繁瑣,例如,繁體字“抱”是以「㔾」為部首,而不是現代的「手」字旁;繁體字“枝”則是以「木」為部首,而不是現代的「林」字旁;繁體字“拾”則是以「竹」為部首,而不是現代的「手」字旁;繁體字“葉”則是以「艸」為部首,而不是現代的「葉」字旁。
以下是一個關于抱枝拾葉的例句:小明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每天都抱枝拾葉,不斷閱讀各種書籍和資料。
抱枝拾葉的一些近義詞包括:拾遺補缺、吸取營養、廣泛涉獵、取長補短等,它們都表示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知識的意思。而抱枝拾葉的反義詞則是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局限思維等,它們都表示對新知識或新事物不願意接觸和接受的态度。
總之,抱枝拾葉這個成語喻示了積極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的精神,提醒人們不斷拓寬視野和學習的廣度。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