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葭灰的意思、葭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葭灰的解释

葭莩之灰。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伏以候气葭灰,喜律筒之已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宗涤楼观察诗》:“如此江山入泝洄,顿从黍谷动葭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葭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天文历法及节气测算相关。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葭灰指古代候气法中使用芦苇膜烧成的灰烬,用于测定节气变化。

从文化实践角度,葭灰主要应用于古代"候气法":将十二律管置于密室,管内填充葭莩之灰。当节气转换时,相应律管内的灰烬会因地气上升而飞扬。《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中华书局版《后汉书》卷十三),印证了这种天文观测手段的严谨性。

在文学意象层面,葭灰常作为时间更迭的象征。唐代温庭筠《感旧陈情》中"草堂苔点点,葭浦灰飏飊"(《全唐诗》卷五百七十八),即以葭灰飞扬暗喻季节变迁。宋代《梦溪笔谈》更明确指出:"冬至日当一线之候,葭灰飞,黄钟动"(上海古籍出版社《梦溪笔谈校证》卷七),将物理现象与历法节点紧密结合。

现代汉语研究中,葭灰被定义为古代天文仪器的重要构成元素。据《中国古代科技史辞典》记载,这种以物候测节气的方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精确度可达±3日以内,展现了古代天文观测的技术水平(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葭灰”是古代中国用于气候占测的特殊物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葭灰”指芦苇内膜(葭莩)烧成的灰烬。古人将这种灰置于十二律管中,通过观察灰烬的飞动来判定节气变化。例如《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当特定节气到来时,对应律管中的葭灰会受地气上升影响而飞扬。

二、历史应用

  1. 候气法原理
    在密闭房间内设置三层结构,按方位摆放十二律管,管内放置葭灰。当节气转换时,地气上升会使对应律管中的灰烬散动,以此判断节气是否应验。

  2. 文献记载
    宋代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有“候气葭灰,喜律筒之已应”的描述,清代《幼学琼林》也记载“冬至到而葭灰飞”,说明该习俗沿用千年。

三、特殊说明

个别低权威资料(如)提及“比喻贫穷”的引申义,但主流文献均未采用此解释,建议以气候占测的核心含义为准。

如需查看完整古籍记载,可参考《后汉书·律历志》或《幼学琼林》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宝倌必留不剌炒卖成法醇酒妇人寸资电熛殿堂楼阁跌蹏牒牍定僧丁鞵东郭之畴东篱端意鰪鱂飞熊風角告类拐子头凾洛虹销雨霁怀琰秽诬壶尊煎熬坚苍奬赏脚窝窝解人难得进酬紧忙进善退恶禁体诗久续刊除林钟流觞曲水露日闾葵弄送奴角烹煮钳扭勤重七桥问题权焰然犀三袒社林神弦曲石器数奇不偶寺刹碎碧擡举髫发题额伪惑污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