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igin;source;starting point] 事物産生的根源
(1).源頭。 漢 王充 《論衡·效力》:“ 江 河 之水,馳湧滑漏,席地長遠,無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宋 王禹偁 《鹽池十八韻》:“本源皆瀉滷,異端亦鹹鹺。”
(2).借指事物的根源,起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 宋 司馬光 《進修心治國之要劄子狀》:“夫治亂、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 清 陳夢雷 《絕交書》:“或者年兄戒迷復之兇,敦報德之義,遡泉蔭之本源,悔下石之機智,補牘詳陳,無所隱諱。” ********* 《人格救國》:“近來科學中的進化論家說,人類是由極簡單的動物,慢慢變成複雜的動物……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動物。”
(3).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唐 杜甫 《信行遠修水筒》詩:“秉心識本源,於事少凝滞。” 宋 陸遊 《讀<老子>》詩:“正爾分章句,誰歟達本源?” 清 恽敬 《<姚江學案>書後》二:“此皆議論之時,枝葉波流偶然相及,非為學之本源。” 廖仲恺 《國民的努力》:“必須先從本源着手,把政治上的障礙物掃清,這是我們應努力的第一着。”
“本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ěn yuán,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根源與起源
指事物産生的根本源頭或最初起點,強調事物的基礎性和最初形态。例如,哲學中常探讨世界的本源問題,即宇宙的起源和存在依據。
核心與根本
也可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或本質屬性。如南朝劉勰提到“立文之本源”,即強調本質對文學創作的決定性作用。
在西方哲學中,本源(希臘文arche)是本體論的核心概念,指世界的終極來源和構成基礎。例如:
詞義擴展
構詞與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6、10)。
《本源》一詞指的是事物的根源、起源,以及最初的來源。它所蘊含的含義是從事物的起點出發,追溯其發展曆程和形成原因。
《本源》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5。
《本源》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始見于《莊子·天下篇》。在現代漢語中,它常被用作文學作品、哲學理論等領域的名稱或概念。
《本源》的繁體字為「本源」。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本源」兩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不過在字形上有些微差異。
1.他深入研究曆史文獻,希望能找到這個理論的本源。
2.這個圖書館收藏了很多經典文獻,是研究學問本源的好地方。
3.他的理論對于探究宇宙的本源有着重要的啟示。
派生詞:本源性、本源主義、本源性價值、來源本源
起源、根源、源泉、根本
衍生、派生、結果、末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