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耿介。《晉書·王沉傳》:“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賞勸,将恐拘介之士,或憚賞而不言;貪賕之人,将慕利而妄舉。”
“拘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守正耿介,多用于形容人廉潔正直、不隨波逐流的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沉傳》:“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賞勸,将恐拘介之士,或憚賞而不言;貪賕之人,将慕利而妄舉。”
此處的“拘介之士”指因顧忌獎賞而保持沉默的正直之人,與“貪賕之人”(貪圖利益者)形成對比。
結構與用法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于較為文雅的表達,常見于對曆史人物或特定品格的描述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原文或相關古籍解析。
拘介(jū jiè)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是指限制、約束、束縛。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偏旁部首“扌”,右邊是界字旁部首“介”,共計八畫。
拘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宗人令》:“纣作伏狄、仇弑文王,吾因以斷諸侯。”這裡的“斷”字有禁锢、限制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為拘束、約束之意。
在繁體字中,拘介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僅僅是筆畫的書寫順序有所變化,即界字旁部首寫在前面,扌部寫在後面。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拘介在古時候的寫法相對繁瑣,包括拼音符號、聲旁和部首的組合,不同于現代簡化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拘介的例句:
與拘介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拘束、拘謹、自由、解放等。拘束和拘介有相似的意思,都表示限制、約束。拘謹則指行為言談十分謹慎,不隨意張揚。自由、解放則相反,表示沒有拘束、約束。
總之,拘介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指的是限制、約束、束縛的意思,它由扌和介這兩個部首組成,共八畫。拘介的寫法在繁體字中相對保持一緻。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拘介的表達較為繁瑣。一些近義詞包括拘束、拘謹,反義詞有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