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暮律的意思、暮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暮律的解釋

古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應,暮律謂一年之末,多指冬季。 唐 李峤 《槐》詩:“暮律移寒火,春6*宮長舊栽。” 唐 蘇味道 《詠霜》:“金祇暮律盡,玉女暝氣歸。” 唐 劉長卿 《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詩:“一雁飛 吳 天,羈人傷暮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暮律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暮律"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引申義兩方面理解:

  1. 字面本義:

    • 暮: 指日暮、傍晚,引申為時間上的晚期、末尾階段。如“暮年”(晚年)、“歲暮”(年末)。
    • 律: 本指音律、樂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古人将十二音律(黃鐘、大呂等)與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相配應,以律管中葭灰飛動來測定節氣變化(即“候氣法”)。因此,“律”在此引申指時節、節令、季節。
    • 合義: “暮律”字面意思即指季節的末尾、歲末之時。特指冬季的末尾,即殘冬、冬末。此時陽氣漸生,但寒意猶存,萬物凋零待蘇。
  2. 引申義與文化意象:

    • 凋零、蕭瑟的時節: 由于指代冬季末尾,常用來描繪萬物凋敝、景象蕭瑟、寒氣未消的自然景象和氛圍。例如:“暮律移寒火,春宮長舊栽。”(唐·孟浩然《荊門上張丞相》)
    • 時間流逝、年歲将盡: 帶有一種時光流逝、一年将盡的感傷意味。例如:“歲将暮律,日即崦嵫。”(形容歲月将盡)。
    • 文學修辭: 在詩詞歌賦中,“暮律”常作為殘冬、歲末的雅稱或代稱,營造一種特定的時間感和意境。

“暮律”是一個古雅且富有意境的詞彙,主要表示季節的末尾,尤其指冬季的末尾(殘冬)。它蘊含着時節更替、萬物凋零、年光将盡的意象,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描繪蕭瑟的冬末景象或抒發時光流逝之感。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暮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季節與時間的指代
    根據和,“暮律”源自古代将十二律呂與十二月相對應的傳統。其中“暮”表示末尾,“律”對應月份,因此“暮律”常指一年之末,尤其是冬季。例如:
    • 唐代李峤《槐》詩:“暮律移寒火,春宮長舊栽”,此處“暮律”指冬季結束、春季将臨的時節變化。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衰落或蕭瑟
    部分文獻(如)提到“暮律”可比喻事物由盛轉衰的狀态,類似“夕陽下奏樂”的意象,暗含沒落、衰微之意。但此用法較少見于經典文獻,可能屬特定語境下的引申。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全唐詩》或古代樂律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柏梯稗野痹濕不諧當賜無畏遳脆大度包容點戲疊子頂門上一針凡士林分赴蜂鶴風積作用高義關生骨顫肉驚櫃上過鹽航路酣酺歡度慧觀假皇帝家難鞿镳介紹信俊良鈞天調抗偶狂副使楛羽樂極則悲馬郎民極能刑拗句格抛文鋪底樸實鋪着瓊函跂跂七星床蛆渠山豆根莘莘適身試新司晨死終貪悍亡陽夗專委府蚊子船寤遷下竅脅附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