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的和大的。有時猶雲一切、所有。《書·顧命》:“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左傳·莊公十年》:“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北史·樂運傳》:“大尊比來小大之事,多獨斷之。” 清 黃鷟來 《詠史》之一:“曠觀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長的和幼的、輕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長短小大善惡形相,非吉兇也。”《詩·小雅·楚茨》:“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鄭玄 箋:“小大,猶長幼也。”《禮記·王制》:“疑獄,氾與衆共之。衆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鄭玄 注:“小大,猶輕重也。”《禮記·樂記》:“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 鄭玄 注:“小大,謂高聲正聲之類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謂全家。 晉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晉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兒子。《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亦恐 權 遠不可恃,且貪貨物,誘至其使,悉斬送 彌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宿舒 、 孫綜 前到 吳 ,賊 權 問臣家内小大, 舒 、綜對臣有三息。”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安中令大度》:“喚小大取鐁鑼将篦照來。中令自就地取幞頭,用公服袖揩拭。”
“小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以下幾種解釋:
泛指事物或群體的整體性
指“小的和大的”,常用來表示一切事物或全部成員,如《左傳》中“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即強調無論案件大小都需謹慎處理。在晉代王羲之《十七帖》中,“足下小大悉平安也”則指全家所有人平安。
引申為分類或對比關系
可表示長幼、輕重、高低等對立概念。例如《禮記》提到“小大”指法律中的輕重緩急,《荀子·非相》則以“長短小大”形容人的形貌特征。
特指家庭成員
在書信或文獻中常代指全家,如王羲之《十七帖》中的“武妹小大佳也”,即表達對對方全家安好的關切。
指代兒子
部分古籍中“小大”直接指兒子。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到“臣有三息(兒子)”,而原文用“小大”概括。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小大”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或仿古語境。若需具體分析某一文獻中的含義,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判斷。
《小大》一詞指的是大小之間的關系。在不同語境下,它可以表示大小事物的對比、年齡的大小,或者事物的重要性等。
《小大》的拆分部首是小字旁,它屬于偏旁部首中的“小”部首。
《小大》的筆畫數為10畫。
《小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其中“小”代表着體積較小、大小較小的事物,而“大”則表示體積較大、大小較大的事物,由此構成了大小事物的對比。
《小大》的繁體字為「小大」。
在古時候,漢字《小大》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結構和含義相近。
1. 這個箱子比那個箱子小大了一倍。
2. 在他的眼中,年紀小大的人依然需要尊重。
3. 這個問題的解決對我們的團隊來說相當重要,别小看了。
1. 小時:指時間的短暫,以小時為單位。
2. 大小:指事物的體積或大小。
3. 大事:指重要或有影響力的事件。
1. 大小:意義相近,都表示事物的尺寸或重要性。
2. 高低:指事物的高度或水平的高低。
3. 重輕:指事物的重量或重要性的重輕。
1. 大小對立的反義詞是同等或相等。
2. 高低對立的反義詞是平均或中等。
3. 重輕對立的反義詞是均衡或適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