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屯衛的意思、屯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屯衛的解釋

(1).駐兵守衛。《史記·秦始皇本紀》:“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 鹹陽 。”《後漢書·劉玄傳》:“右輔都尉 嚴本 恐失 更始 為 赤眉 所誅,将兵在外,號屯衛而實囚之。”

(2).指兵衛之所。《後漢書·窦憲傳》:“ 憲 懼見幸,分宮省之權,遣客刺殺 暢 於屯衛之中。” 李賢 注:“屯兵宿衛之所。”《明史·藍玉傳》:“ 玉 遣百戶 毛海 誘縛其父子,送京師誅之,而盡降其衆,因請增置屯衛。”

(3). 隋 唐 時禁衛軍的一種。 隋 開皇 中置十二府,統禁衛兵,後改置擴充為十六衛,左右屯衛即為其中二衛, 唐龍朔 改稱左右威衛, 五代 周 避 郭威 諱,複稱屯衛。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文獻通考·職官考十二·左右威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屯衛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軍事制度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方面:

  1. 屯田駐防

    “屯”指屯田墾殖,“衛”指軍事守衛。該詞源于古代軍隊自給自足的防禦體系,士兵平時耕種農田、儲備糧草,戰時執行守衛職責。例如漢代在邊疆設“屯衛”,《漢書·晁錯傳》記載“徙民實邊,使屯戍之事省”,體現其軍民結合的特點。

  2. 軍事機構代稱

    隋唐時期,“屯衛”演變為軍隊編制名稱。隋炀帝設“十二衛府”,其中“左屯衛”“右屯衛”專司京城與皇城守衛,《隋書·百官志》載“左右屯衛,掌宮掖禁禦,督攝仗衛”,指其職責涵蓋禁軍管理與安全防衛。

文獻例證

明代沿用該制度,《明史·兵志》提到“屯衛之兵,三分守城,七分屯種”,說明其經濟與軍事雙重功能。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亦考據“屯衛為曆代安邊固國之要策”,佐證其曆史重要性。

地理延伸

部分地名如“屯衛堡”“屯衛所”源自古代屯兵駐防遺址,如山西大同現存明代屯衛遺迹,反映該制度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屯衛”是一個曆史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駐兵守衛
    指軍隊駐紮某地進行防衛,屬于軍事防禦行為。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鹹陽。”

  2. 兵衛之所
    代指軍隊駐紮的場所或軍事據點。如《後漢書·窦憲傳》提到“屯衛之中”,即指屯兵的營地。

  3. 禁衛軍制度(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的一種禁衛軍編制:

    • 隋初設十二府,後擴充為十六衛,其中“左右屯衛”為重要組成部分;
    • 唐高宗時期改稱“左右威衛”,五代後周因避諱郭威之名,恢複“屯衛”舊稱。

二、曆史演變補充

三、引用典籍

相關記載可見《舊唐書·職官志》《文獻通考·職官考》《後漢書》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鞍鞿鼻飼才質長趫城根抽樣調查串月初程打擺子頓毂獨行其是飯桶風鎬風清弊絶告老還家歌讴公析搆毀固不可徹鼓輪黑日和離後生子驩呼降格解弁積木金粉南朝盡世兒看做苦役爛缦累稔戾戾淩籍鈴箭磨合暖烘潛總奇兵清暇秋景七歪八扭拳縮曲射炮桡襲商議沈祠失疇爽號厮勾台階平鐵砂掌推詳無辱铦鈎小廣播下腰歇工戲心浮氣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