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獲免的意思、獲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獲免的解釋

(1).得以避免(不利、不幸之事等)。《後漢書·宋弘傳》:“ 赤眉 入 長安 ,遣使徵 弘 ……﹝ 弘 ﹞自投於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獲免。”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渭水二》:“ 項羽 将因會 高祖 ,危 高祖 …… 項伯 終護 高祖 ,以獲免。”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 饒德操 ﹞嘗醉赴 汴水 ,適遇客舟,救之獲免。” 梁啟超 《新民說發端》:“不自攝生,而怨風雪暴暵波濤瘴癘之無情,非直彼不任受,而我亦豈以善怨而獲免耶!”

(2).得到赦免。 宋 歐陽修 《縱囚論》:“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獲免

獲免(huò miǎn)是漢語複合動詞,由“獲”(得到)與“免”(免除)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因某種原因得以免除責任、刑罰或災禍,強調被動獲得解脫的結果。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獲免”指幸免于難或免除罪責。例如《後漢書·鄧寇列傳》載:“(鄧訓)卒後,吏人羌胡愛惜,旦夕臨者數千人……遂獲免于難。”此處指因民衆哀悼而免受牽連之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為“得到免除;幸免”,多用于被動語境,如“因證據不足獲免起訴”。


二、古籍用例與語義分析

  1. 免除刑罰:

    《明史·刑法志》載:“囚有冤者,許其家人陳訴,或獲免罪。”指囚犯因申訴成功被免除刑罰。

    語義重點:通過外部幹預(如申訴、赦令)被動脫離責罰。

  2. 幸免于災禍: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臧孫纥出奔,遂緻防而奔齊……獲免于亂。”指在政治動亂中僥幸脫險。

    語義延伸:強調偶然性或外部條件促成的解脫。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四、語義辨析

“獲免”是書面性較強的動詞,需依賴外部條件實現責任或災禍的免除,其語義核心在于被動性解脫,古今用法均圍繞此邏輯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獲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得以避免(不利、不幸之事)
    指通過某種方式避開災禍或困境。例如《後漢書·宋弘傳》記載,宋弘投水佯死“獲免”赤眉軍的征召。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也提到項伯保護劉邦使其“獲免”項羽的加害。

  2. 得到赦免
    多指免除刑罰或罪責。如歐陽修《縱囚論》中,囚犯因主動歸返而“獲免”死刑;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有人醉酒落水被救而“獲免”溺亡。


二、補充信息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完整釋義,可參考《後漢書》《水經注》等文獻,或查看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撥汗趁拍春花作物詞不達意攢動大闆大蟲吃小蟲電天低首下心動字反光鏡赗贈附臭福謙高懷高堂大廈高掌遠跖勾呼瓜華挂甲規仿骸筋漢禮颢汗隺料鶴寝讙謗歡蹦亂跳黃金瓜歡豫監主自盜齑麫機術距來誇目老雞頭老區聯句懋揚梅姑面紅面緑冥言莫徭倩善乾象曆期節挼舞散聚黍穣書齋劇頌言太蒙韬晦頹沱尪瘠王境彎彎哇塞五花馬析精剖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