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瑤 族的古稱。《隋書·地理志下》:“ 長沙郡 又雜有 夷蜒 ,名曰 莫徭 ,自雲:‘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為名。’” 唐 杜甫 《歲晏行》:“漁父天寒網罟凍, 莫徭 射雁鳴桑弓。” 宋 陸遊 《将赴官夔府書懷》詩:“民風雜 莫徭 ,封域近無詔。”
“莫徭”是瑤族的古稱,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其含義及背景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莫徭指古代瑤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湖南長沙郡一帶,與“夷蜒”等族群雜居。
名稱由來
據《隋書·地理志下》記載,其先祖因有功績,常被免除徭役,故自稱“莫徭”(“莫”意為“免除”,“徭”即徭役)。
文學記載
曆史演變
這一稱呼多見于隋唐至宋代文獻,後逐漸被“瑤”或“瑤族”取代,成為現代民族識别中的正式名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族群分布或文化特征,可查閱《隋書》《全唐詩》等曆史文獻。
莫徭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勿用、不要使用”,是負面的禁止性命令。
莫徭由“艹”和“彐”兩個部首構成,共有11個筆畫。
莫徭最早出現在古代的《莊子·外物》一文中,用來形容某件事物不應該被使用或過分依賴。
《莊子·外物》的繁體版本将莫徭寫作“莫從”,但意思和用法相同。
古代寫作“mòzhāo”,表示“勿用、不要使用”。該詞的字形在演變過程中發生了變化,如今的現代漢字寫法為“莫徭”。
1. 切勿莫徭道德的底線。
2. 對于毒品,我們應當莫徭一切接觸。
莫徭沒有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禁用、不準、勿使
反義詞:可用、應該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