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默寓的意思、默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默寓的解釋

暗中寄托。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夫此輩皆忠誠許國之人,即日用之猶恨其晚,然必待徊翔二三年者,正以默寓三年無改之道也。”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馬政》:“莫若於點驗之中,默寓激勸之意。”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公言上》:“褒貶之意,默寓其中,乃立言之大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默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默寓”指暗中寄托思想或意圖,強調通過含蓄、隱晦的方式表達深層含義,而非直接表露。例如在文學或政治語境中,作者或言者可能通過隱喻、象征等手法傳遞觀點。

二、結構與發音

三、曆史用例與文獻依據

明代文獻中已有使用,例如:

  1.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提到“默寓三年無改之道”,指通過行動隱晦表達對傳統的尊重;
  2. 沈榜《宛署雜記》用“默寓激勸之意”描述通過政策隱含激勵意圖。

四、使用場景

五、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四友齋叢說》《宛署雜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默寓

默寓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深藏在内心中或潛意識中寄托着一種思想、意境或情感。它既可以指代借助默思、冥想等手段内化體驗,也可以指出将某種觀點或感受融入作品、言語中。

部首和筆畫

默寓的部首是宀(mián),意為“宀”為“宛”字旁,表示屋頂,與“寓”字的意義相符。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與繁體

默寓一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見于《詩經·白華》篇:“鸩藿之寓,有攸徂餒。”在繁體字中,默寓的寫法為「默寓」,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默寓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默字的寫法為「黙」,寓字的寫法為「寯」。這種寫法符合古代漢字的規則,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的言辭中默寓着對家鄉的思念和深沉的情感。

2. 這幅畫作默寓了藝術家對自然界和平與甯靜的追求。

組詞

默寓的相關詞彙包括默想、默念、寓意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默寓的近義詞包括深藏、隱匿、内蘊等;反義詞則包括明示、直言、表露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