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早晚。 宋 嶽珂 《桯史·李子敬》:“郡庠有櫺星門,居營幕之左,昏夙啟閉之不時,軍士以為病。”
(2).旦夕。指短時間内。 元 張養浩 《贈劉仲憲》詩:“勞勞簿領頭班白,承務酬官在昏夙。”
“昏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時間概念:早晚
指一天中的清晨與黃昏,如、提到“昏夙”表示“早晚”,例如宋代嶽珂《桯史·李子敬》中描述城門“昏夙啟閉”,即早晚開關的時間管理、。
時間跨度:旦夕/短時間内
強調時間短暫或緊迫,如元代張養浩《贈劉仲憲》詩中的“承務酬官在昏夙”,暗指公務需在短時間内完成、。
部分資料(如)提到“昏夙”可形容人精神不振,但這一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網絡誤傳或引申解釋。建議優先參考古代典籍中的用法。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桯史》《贈劉仲憲》等原文、。
《昏夙》(hūn s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夜晚、夜間或天快亮時的早晨。
《昏夙》由兩個部首組成:日(rì)和夕(xī)。它的筆畫數為9。
《昏夙》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荀子·勸學篇》中,就有“昏夙蓠外之地也,而人之歸也”之說。
《昏夙》的繁體字為「昏夙」。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昏夙》在古代的寫法為「昏曱申」。
1. 每天夜裡的昏夙,我都會在窗前靜靜地思考人生。
2. 在昏夙中,城市的燈火正在逐漸熄滅。
3. 他通常在昏夙時分早早就入睡了。
組詞1:昏暗(hūn àn)--指光線不明亮、不光明的狀态。
組詞2:夙願(sù yuàn)--指長久以來一直追求的願望。
組詞3:昏迷(hūn mí)--指由于疾病、外傷或其他原因導緻意識喪失的狀态。
近義詞:夜晚(yè wǎn)、夜間(yè jiān)、黃昏(huáng hūn)。
反義詞:白晝(bái zhòu)--指白天時分。
【别人正在浏覽】